第八章 艰难博弈(第3/11页)

一边想着,岳芳英把这些都写到了信纸上,写完后用信封装好,再写上邮寄地址和收信人:

北京市地安门帽儿胡同37号

收件人:高致远

余光扫过书柜上堆得小山一样高的信——一封都没有寄出过,岳芳英的眼角开始溢出酸涩的泪水。夜风从窗口吹进来,她慢慢摘下老花镜,茫然地望向寂静的夜。

几天后,远在北京的高致远真的接到一封信。不过并不是岳芳英写来的,而是小儿子高建军从部队里寄来的,一同到的信中还有一封是写给同院儿周欢的。

信的内容让高致远十分开心,儿子要报考军校,已经通过了部队的初试选拔,接下来就是安心准备复试了。小儿子让他放心了,可国家大事却让他无法平静。撒切尔夫人要来访华了,最近国外的媒体都对中英谈判十分不看好,甚至可以说是大浇冷水。为此,政研室主任刘新智专门找他详谈。

“老高,我觉得这次撒切尔夫人访华一定会跟我们大打‘条约’牌,坚守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论’,不承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刚坐下,刘新智就一脸严肃地说。

高致远点点头道:“这是意料之中的,就算他们的条约‘有效论’被我们识破之后,他们也还是有准备的,那就是承认我们对香港的主权,来换取英国对香港的长期管治。如果主权和治权都得不到的时候,他们也还是会尽量维护英国在香港的政治利益,最大限度地捞取经济实惠。”

“嗯。”刘新智表示赞同,“这一点我也想到了,所以我们要准备得更充分才行啊!”

高致远起身拿起暖瓶倒了两杯水,然后坐下继续说:“我相信小平同志一定会表明我们的立场。最近香港有部电影特别受欢迎,叫作《霍元甲》,在中华民族最耻辱、最痛苦的年代,霍元甲挺身而出,先后打败俄国人和日本人,创立了精武体育会,为的是强国强民,使我们的国家不受欺辱。这部影片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有触动。香港在那个屈辱的年代被迫分离出去,现在理所当然要回归祖国,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不可改变、不容讨论,这是我们坚定的态度。”

“就像小平同志说的一样,香港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国,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刘新智喝了口水,接着说道:“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撒切尔夫人手中的‘民意牌’。对于中国接收香港主权,香港当地人的看法和态度至关重要。英国一定会利用香港民意作为筹码跟我们谈判。老高,你一定要多搜集这方面的材料,我们要及时听到香港民众的声音。”

高致远立刻站起来,说:“好,我马上去落实。”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达北京,随行来访的还有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港督尤德、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等官员。9月23日,撒切尔夫人首先同中国总理赵紫阳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揭开了两国会谈序幕。9月24日上午9时,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展开了会谈。英方坚持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和“香港崩溃论”,遭到邓小平的强烈回击。在两国领导人的此次会谈后,中英谈判的大幕正式拉开。

香港的老北京饺子馆,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的也是撒切尔夫人访华的新闻。李佳欣看着电视,抱怨说:“昨晚上我爸妈就因为‘铁娘子’访问北京的事情吵了一架。”

“还有这事啊?”高建国意外道。

“昨天下午地产酒会的时候,爹地说邓公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法,如果能够贯彻执行的话,回归后香港的发展不会受影响。那个张荣成就说这只是空想,‘有哪个国家可以容忍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他根本不相信回归后的香港还能保证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有人附和他,说什么不知道1997年7月1日早上起床买第一份早餐要用什么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