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第4/5页)



  我不怕重复,但我尽力避免故事情节上的重复,因为情节一重复,大家读起来就有“炒现饭”的感觉,而且就能根据一个故事的发展推测出另一个故事的发展来,那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最后决定写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毕竟有它的独特之处,不育和代孕是我没写过的东西,可能也是很多人没读过的东西。再加上大家经常到艾园来找包包吃,我手头也没有别的包包,所以我决定先写起来,如果写到后来大家都猜出故事结局了,就用不着往下写了。

  所幸的是,除了几位跟读《十年忽悠》时就坚定“保黄”的网友和几位男同胞以外,其它人并没有完全猜出故事的结局,所以我一路写了下来。当然我这里说的都是冒出水面的读者,潜在水里的读者想法如何,我不得而知,也不妄加评论。

  故事结局出来之前,大家东猜西猜,瞎猜乱猜,批批这个,赞赞那个,今天保康,明天倒康,都很正常,我很欢迎,大家也很欢迎。但猜测故事发展和结局不是智力竞赛,也不是买彩票。猜对猜错,都无关紧要。猜一猜,活跃气氛,是件好事。但如果因为结局跟自己推测的不一样,就要大动乾戈,出言不逊,就有点小题大作,自寻烦恼,也寻人烦恼了。

  俗话说,“宁拆一座桥,不拆一台轿”,在故事结局出来之前,大家怎么批评老康,都没什么,就像闺密有了男朋友,我们会提点自己的看法一样,说得深刻,说得尖刻,无非都是为她好。如果闺密把我们的话对她男朋友讲了,她男朋友从此恨上我们,那也没有办法,是我们自讨的。但如果闺密已经跟男朋友结婚了,我们还要寻上门去,对她说“你的丈夫自私,爱算计,爱自己胜过爱他人,从来没爱过你”等等,那我们真的要摸摸自己的脑门,看看是不是在发烧了。(三笑)

  安洁曾经担心她的故事会引起《不懂说将来》那样的争论,使我不得不为她写《如果你在读安洁》。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故事值得上道德法庭的部分比较少,顶多就是她曾经暗恋过她的姐夫,再就是承认自己把乌钢拴在那里做BACKUP。另一方面是因为爱开道德法庭的几个人都被我请走了。

  我相信艾园的读者大多数都是宽容善良充满爱心的人,这里面有自己生活很幸福的人,她们在自己幸福之余,关心一下他人,为他人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传播了爱的信息。这里面也可能有自己生活并不是很幸福的人,但她们绝没有“望人穷”的思想,不会因为自己的不愉快就希望天下人都不愉快,正好相反,她们真诚地为安洁的幸福高兴,这很难能可贵。

  有人说我写的故事是“琼瑶小说”,叫我“土产琼瑶”,我受宠若惊,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加上“土产”二字,台湾大陆不是一家吗?我也不知道这样类比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说大团圆结局的故事就是“琼瑶小说”,如果说描写真爱的故事就是“琼瑶小说”,那我看不出琼瑶小说有什么不好。

  我相信我的故事人物之间是有真爱的,因为我相信世界上有真爱,即便是在黄颜跑得远远的时候,我仍然相信世界上有真爱。即便我永远都没遇到真爱,即便我永远都没得到真爱,我仍然这样相信,因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自己没见过的东西,并不等于就不存在,更何况我至少有几个证据证实世界上是有真爱的,那就是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朋友,和我自己,我觉得我自己是真诚的爱的,爱我的父母,爱黄颜,爱我的儿子,爱我的亲戚、朋友、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