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日常(第4/17页)

无论如何,亲手做出成品的感觉好极了。想到烧好后拿来用的情景,我就更加开心了。我多少明白了些,原来这就是陶艺的魅力所在啊。

因为已经答应了老师,而且自己也觉得压力很大,所以,之后每周我都来练习。练了几次发现自己真的在慢慢进步,做一些形状简单的东西不再那么吃力了。

我心想:“好,这样练下去,到拍摄那天就不怕了。”

可没想到岛田老师却提出了出乎意料的要求:“拍摄时东野先生做大盘子吧,大盘子看起来比较厉害。”

啊?哪有这样的!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呀!我很想抗议。我现在明明只能做出小件东西,突然让我做大盘子,简直太乱来了。

但是,对我们来说,岛田老师的话不容置疑。

“好啊,务必让我试试看。真期待呀。”

我笑嘻嘻地回答。不用说,从那天起,我便开始了制作大盘子的特训。

话说,虽然一波三折,陶器成形过程也就这样结束了。但陶艺并不只限于此,还有绘图和上釉的步骤。尤其是绘图部分,可以自由发挥,所以也是展示制作者艺术素养的地方。

此时,我开始思考,怎样的设计才会让更多人喜欢?这次我们在片子里做出的成品以及在前期准备时做出的成品,都会在银座的画廊展示。

外行人靠临阵磨枪的特训做出的东西,打着展览会的名号展出已经够无耻了;而我心里还在打着更为无耻的主意——希望东西能够卖个好价钱。

我苦苦思考了一周,最后得到一个结论:遇到困难找猫帮忙。

从上节目时做的大盘子,到练习时做的大号酒杯,我在所有作品上全都画上了猫。躺着的猫、伸懒腰的猫、玩耍的猫……各种姿态都画了一遍。

不用说也知道,我的目标是爱猫人士。这些人只要看到和猫有关的商品,什么都想买回家。同样作为爱猫一族的我,非常理解这种心理。

我的苦心之作最后会不会好卖?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兴奋得睡不着觉。

至于陶艺题材的小说,目前我还没有计划。

确认实验不可能?(《书的故事》 一九九八年六月号)

从昭和五十六年起,有整整五年时间,我都在某汽车零件制造公司从事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既然会做这样的工作,我大学当然读的是工科,说得再详细一点儿,是电子工程专业。我之所以学工科,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理科成绩一直比文科成绩好。更确切地说,我的文科成绩甚至不够高考水平。前些日子,我与七年未见的高中朋友会面,他一本正经地说起我的语文成绩:

“不管我考得多烂,只要一看到你的试卷就放心了。”

当时,我们俩正在我常去的酒吧,他的话被酒吧小姐听到了,她们立刻开玩笑说:

“啊?真的吗?哦,好差劲啊!这样也能当上作家吗?”

我顿觉颜面扫地,但是,人家说的都是事实,我也无法反驳。

说实话,我的语文成绩确实很糟糕,而且也非常讨厌语文。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厌恶语文而成绩不好,还是因为成绩不好而对语文产生厌恶。相比之下,我还是更擅长理科。若问我是否喜欢理科,怎么说呢,比起其他科目,也可以算是喜欢吧。

但是,现在想想,其实我当时并不了解理科,尤其不了解理科真正的乐趣所在。因为那时做实验的机会非常少,了解物理和化学的法则,探索奇妙的电流属性与化学反应的性质,这些自有乐趣,但是毕竟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既死板又无法亲身体验。平常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但至今却清楚地记得静电实验中朋友的头发根根倒竖的样子,可见亲自动手体验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