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缘(第5/5页)

拜罢,解元携小娘子近学士之旁,带笑问道:“老先生请认一认,方才说学生颇似华安,不识此女亦似秋香否?”学士熟视大笑,慌忙作揖,连称得罪。解元道:“还该是学生告罪。”二人再至书房。解元命重整杯盘,洗盏更酌。酒中学士复叩其详。解元将间门舟中相遇始未细说一遍,各各抚掌大笑。学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记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婿之礼。”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费丈人妆董耳。”二人复大笑。是夜,尽欢而别。

学士回到舟中,将袖中诗句置于卓上,反复玩味。“首联道‘拟向华阳洞里游”是说有茅山进香之行了。‘行踪端为可人留’,分明为中途遇了秋香,提阁住了。第二联:‘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他屈身投靠,便有相犁而逃之意。第三联:‘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这两句,明白。未联:‘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康’字与‘唐’字头一般。‘宣’字与‘寅’字头无二,是影着‘唐寅’二字,我自不能推详耳,他此举虽似情痴,然封还衣饰,一无所取,乃礼义之人,不在名士风流也。”学士回家,将这段新闻向夫人说了。夫人亦骇然,于是厚具装玄,约值千金,差当家老姆姆押送唐解元家。从此两家遂为亲戚,往来不绝。至今吴中把此事传作风流话柄。

有唐解元《焚香默坐歌》,自述一生心事,最做得好。歌曰:

焚香嘿坐自省己,口里啸啮想心里。

心中有甚害人谋?口中有甚欺心语?

为人能把口应心,孝弟忠信从此始。

其余小德或出入,焉能磨涅吾行止。

头插花枝手把杯,听罢歌童看舞女。

食色性也古人言,个人乃以为之耻,

及至心中与口中,多少欺人没天理。

阴为不善阳掩之,则何益矣徒劳耳。

请坐且听吾语汝,凡人有生必有死。

死见阎君面不惭,才是堂堂好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