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课 短暂而丰富的九十年(第2/3页)

在这个过程中,蒙古军队本身的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型。

钓鱼城的受阻和自身的分裂,使蒙古军队中一位重要的政治家的文化观念受到加倍重视,这位政治家就是耶律楚材。

我们不妨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文化现象。在民族身份和政治身份上,他看上去很不稳定,是契丹人,辽国的皇家后裔,却进入了金朝,后来又被蒙古人所吸纳。

在辽、金、蒙之间,他兼具身份却没有固守。然而,在文化身份上,他却很坚定,那就是汉文化的痴迷者和弘扬者。他热爱儒学和佛学,在跟随成吉思汗的时候就在征途上一路向成吉思汗传播,渐渐地改变了成吉思汗的思想;在辅佐忽必烈的时候,他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维护汉文化的政策,并把元代的规章体制尽力挪移到汉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之内。因此,这是一个为历史做出了文化选择的大人物。他对文化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一般文化人。

在这个意义上,我把耶律楚材这个杰出的政治家,看做是顶级文化人。我认为,他的第一身份和最后身份,是文化身份。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哪里来的陌生人》,专写他的,大家有空可以找来一读,在那本《寻觅中华》的书里。

元代在文化思维上的根本性转型,是一件大事情。接下来,我们才有理由来谈一谈元代的具体文化现象。首先我要问,在你们心目中,元代最主要的文化现象是什么?

王安安:元杂剧。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剧种,有里程碑的作用。在元杂剧之前,中国戏剧还没有成熟。

余秋雨:对,元杂剧。这是我的早期专业,我在二十几年前就出版过《中国戏剧史》,专门论述过元杂剧,我今天不能多讲了,因为一讲就有可能陷进去。但是还需要从最粗浅的大轮廓上说几句。

中华文化在具体的艺术项目上,产生得都比较完备,奇怪的是独独戏剧晚熟。早在两千多年之前,与我们并驾齐驱的古印度和古希腊都有过了辉煌的戏剧呈现,而且都已一一衰亡,但可怜我们中国,屈原没有看过戏,陶渊明没有看过戏,连李白、杜甫也没有看过戏。中国的戏剧姗姗来迟,原因很复杂,我在《中国戏剧史》中专门作过详细分析。

到了元代,我们却终于拥有了它,而且拥有得非常富足。原因之一,是作为统治者的蒙古人多数还难于阅读汉文化的多种典籍,因此舞台演出大为兴盛;原因之二,儒家文化并不提倡戏剧扮演,而元代的建立冲破了这种规范;原因之三,元朝建立后曾一度废止科举制度,使一批文人不知何去何从,便进入民间娱乐场所从事创作,这使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马致远等优秀剧作家大批涌现。这一下,中国文化在戏剧上的一笔欠债不仅还清了,而且是加倍地偿还了。

戏剧的事,我只能说到这里了。接下来我还想问一句:除元杂剧之外,你们还知道元代的其他艺术创造吗?

王牧笛:那幅有名的《富春山居图》应该也是元代的吧?

余秋雨:对,元代。但在讲这幅画之前,还应该介绍一下当时的文化背景。中国绘画在唐以前更多是人物画。在唐以后,山水画开始发展,但是一开始是比较写实的。这个写实不是西方式的写实,而是中国式的写实,后来便越来越像写意。到了元代,在一个叫黄公望的人手里,山水画终于成为中国画的各科之首,成了主流。这种山水画也就是文人画,从此入主画坛,黄公望也正式成为中国画里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就是你所说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描绘的是浙江富春江一带的景色,为了感受画中意境,我曾经专门到那一带游历。前年一位台湾企业家还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名为“富春山居”的休闲度假村,整个意象便取自于那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