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处士无年纪帝图(第2/4页)

那少年略犹豫了一下,便接过茶盏,小口小口地饮尽了那药茶。

褚仁把手背放在那少年额头上,想要试试体温,却蓦地发现那张白皙的脸庞上,有很多细小的白麻子,若不是凑近细看,是发现不了的。褚仁心中打了个突,又环顾了一下周围这些人,见貌似太监的有好几个,另外几个人身高背阔,指节粗大,像是侍卫之流,莫非……这少年竟是康熙么?!褚仁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了一跳,努力地回忆着国家博物馆地下室中的那幅巨大的康熙画像,无论如何也无法把那满脸皱纹的老者和眼前的白皙少年叠映在一起。

“你们略散开些,让病人透透气。”褚仁说着,重又扶着那少年坐正。

那少年虚弱地挥了挥手,周围的人便向两旁略散了散。

“好点儿了吗?”褚仁问道。

那少年点点头,“好多了……多谢。”

褚仁又抬眼去端详那少年,却见那少年也在盯着自己看,便展颜一笑。

到底是不是康熙呢?褚仁心里盘算着,突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书法!对,书法!康熙的字,学的是董其昌,很是好认。想到这里,褚仁便笑道:“真要谢我,便给我提个字吧!”

那少年有些困惑,“你怎么知道我会写字?”

褚仁笑着执起那少年的右手,指着指尖的薄茧说道:“喏!它告诉我的。”说着便张开了自己的右手,和那少年的手并在一处。褚仁的指尖上,也有常年执笔留下的薄茧。褚仁突然发觉,这两只手,指掌的比例和手指的形状,都非常相似。若他真是康熙,算来跟自己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只不过,他还长着自己一辈……

褚仁正胡思乱想着,就听那少年虚弱而茫然的声音传来:“写在哪里呢?”

褚仁在胸口摸了摸,便取出齐克新那折子,摊开新的一页,又从腰中取出随身的文房,说道:“写在这里可好?”

那少年接过折子,随手便写下了“仁心仁术”四个字。正是一笔园劲秀逸,淡雅古朴的“董体”。

果然,这少年一定是微服出巡的康熙!褚仁的心,不禁砰砰狂跳起来。看过那么多武侠小说中描述过,反清复明的剑侠路遇微服私访的康熙或者乾隆的情节,没想到今天让自己遇上了。若让小说家来描述,接下来的情节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褚仁正胡思乱想着,忽然瞥见康熙困惑的目光,忙随口赞道:“好字!虽说受之有愧,但我的名字中就有个仁字,也算是应景吧!”

康熙没有答话,只是信手便翻开了那折子的前一页,见是七个正字,不禁皱了皱眉头,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我阿玛写的,七个正字,三十五划,记录着我习学满文时的三十五个错处,他说要揽总儿一起罚我……”褚仁语声轻缓,眼神怔怔的,似乎往昔情景又重现在眼前。

“那你阿玛是怎么罚你的?”

“他丢下我,一个人去了,今生今世,再也无法相见……”褚仁说着,眼中便涌起了雾气。

一只手,轻轻握住了褚仁的手,喃喃的语声飘了过来:“我阿玛,也丢下我去了……”褚仁这才想起,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2]”的可怜孤儿。

褚仁反手紧紧握住了康熙的手,喃喃说道:“没关系,他们在天上,关照着我们。”

“嗯……”康熙点了点头。

“这个……就送给你吧!”褚仁取出了那几册自己翻译成汉文的齐克新的笔记。

“这是什么?”康熙有些疑惑。

“最后一册上面,有收复台湾的水战方略。”褚仁知道,郑氏自康熙元年割据台湾后,朝廷连年出兵征剿,却无尺寸之功。

康熙眼中一亮,忙翻开第一页,便见上面用满汉文写着“和硕端重亲王齐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