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2页)

景遐微微皱眉,又问道:“他可是托病不和我们出来的,怎么,难道有别人作陪了?”

一盏滚地琉璃灯恰滚到赵晟脚下,灯光闪烁着照映着他绣金线的靴子。他脚步一停,拿着糖画的手也顿住了。似是想了想,他应道:“三哥前日有些忙碌,像是有些不适……”

又道:“管他作什么,他不爱来就算了。”

严清鹤向景遐使个眼色,止住他欲再发问的话头。赵晟倒是对此事浑不在意的样子,仍然兴致勃勃,对每个摊位都充满兴趣。

严清鹤笑他:“你看了这么多年灯会,还没腻么?”

赵晟道:“我是带他来见见世面,他可是头一回。”

陈谨行就微笑着又向严清鹤一颔首,严清鹤摆手道:“行了行了,不扰你们了,好好玩吧。”

待和赵晟离得远了,景遐低声道:“赵冀他什么意思?”

“许是不想凑热闹吧。”

“他不凑热闹?”景遐道,“冬天来就总不见他,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说入冬以来忙碌……"

景遐停下脚步来,定睛看着严清鹤。

严清鹤叹道:“我如何能知道?”

景遐就不再问,只说:“你该多注意些,你与他走得近。”

严清鹤点头应了,看灯的兴致也少了许多。

宫墙内外是一样的灯光如海,人人却怀着不同的心思。

章颉对这些没什么兴致,几个孩子却闹得尽兴。

他当然也有过这样的日子。他不大记得清到底是什么时候了,约莫是十五岁或者十六岁,总归是半大的孩子。

那时候他与章瑗厌了宫里的灯,于是一同溜出去,到外头坊市里逛。民间的东西当然不如宫里的精巧,但却新奇。他们跑了一晚也不知累,见什么买什么,买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又在回去前都向路人分散完了,只余了出宫时提的一盏羊皮灯。

至宫门不远处时,章瑗忽然道:“我累了,走不动了。”

章颉好脾气地笑道:“那怎么办?要我背你回去?”

他只是玩笑,没想到章瑗居然就说好。于是那晚他就真的背着章瑗走回去,章瑗伏在他背上,手里提着灯,灯就在他眼前摇晃。

背着一个身量相仿的少年,即便章颉练习骑射,身体强健些,也还是吃力的。但他不记得累,只记得他们偷偷绕进偏僻的小巷子里,躲开了灯火璀璨的闹市。那一盏灯在黑暗的巷子里越发明亮,于是在记忆里也挥之不去。

那灯上刻的是什么来的?好像是幅山水图,灯光就从镂空的河里流出来,像是闪烁的波光。

他此生再没见过比那更好看的花灯了。

章颉不知缘何又想起这些事情来。今年送来的灯花样很多,闽南的珠灯,还有琥珀灯,玳瑁灯,也有精巧的新花样。但他却瞧见一盏羊皮灯,上头只斜斜地刻着一枝梅,在一众玲珑剔透的花灯里极不起眼。

他说:“给严清鹤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