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黄昏(第2/3页)

在座诸位都是我的长辈,很多人都熟悉汉代历史,该知道汉武帝刘彻当年对常生之术是何等的感兴趣。这也可以理解,一般人都想长寿,何况顿顿有美食可吃、天天有华服可穿、时时有仙乐可听、夜夜有美女可拥的皇帝刘彻?他当然不想死了。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去增寿,在派张骞出使西域诸国时,交代完如何联络西域各国对付匈奴,打通前往西域的商道,扩大大汉国丝绸和茶叶的销售渠道之后,还特别交代了一项秘密任务:到西域探求长生不老之药。为此,他把一位名叫姚鸣盛的御医安排进西域之行的队伍里,要姚鸣盛在沿途专办这件事。

张骞打通西域商道的事咱留给历史学家去说,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是,那个名叫姚鸣盛的御医在西行路上的作为。这姚鸣盛每到西域一国,都背上一些丝绸和茶叶,雇一个懂得汉话的当地人做伴,走街串巷,到民间私访当地的名医和长寿名方。

在楼兰古国,他从一位白发医者口中得知,该国一批医者利用一种植物罗布麻与其他土药掺和,为楼兰国王制作了一种长生不老药丸,国王吃了觉得身体状况极好,确有延寿作用,但因为原料稀少,他们一个月只能做出三丸,做出后全部上交国王的总管。姚鸣盛随即向张骞报告了此事,张骞再见楼兰国王时,就直接提出了用最上等丝绸与楼兰国王交换罗布麻丸的事。楼兰国王思虑再三,觉得还是不得罪实力强大的大汉皇帝为好,当即取出了十二丸交予了姚鸣盛,告诉他,请汉皇每月食用一丸。在继续西行的路上,姚鸣盛在大月氏国探访民间名医得知,沙漠胡杨的根须经炮制有延寿作用;在大宛国得知,汗血宝马之马鬃在沸水中浸泡之后的水也有延寿作用。在龟兹国,他更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将罗布麻与汗血宝马的马鬃和千年胡杨的根须,还有几味当地草药按一定比例在沸水中浸泡,再加上当地一种无名果仁熬的汤汁,于午夜置于月下两个时辰后服用,服三匙可延寿半年。姚鸣盛悄悄用丝绸和茶叶换了这几样药材,每样虽都不多,可很齐全。但他辗转返国后,因并未弄清此药方的真假,没敢向皇帝刘彻报告,只是向刘彻献上了楼兰国王的那十二丸贡品。刘彻得到那十二丸长寿药时大喜,当即开始服用,并在此后多次派人携礼物去楼兰国交换这种长寿丸。就是这种长寿丸,使得刘彻最终活到了71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寿命超过70岁的皇帝。71岁在今天不起眼,但在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西汉时期,这已是很高很高的寿命了。

我们放下刘彻不说,且说姚鸣盛。他回到汉宫之后,悄悄用从西域带回来的罗布麻、汗血宝马的马鬃、无名果仁、几味草药及千年胡杨的根须,开始试验。当时的大夫做药,并没有今天的小白鼠和志愿者可以试吃,只能自己服用着来看效果,跟神农尝百草差不多。他边做边吃,渐渐开始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有精神。他此时已经快到六十岁,原本手提几十斤的东西就觉吃力,慢慢竟能重新背负一百多斤的药材;原本掉下的牙齿,又生出了新牙;身上的皮肤重新变得光滑无比;阴茎又出现了晨勃。他暗暗称奇,知道是药物在发挥作用,但这时他想:反正此事无人知晓,我何必要进献给皇上?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还是我自己来享用吧。于是他就用此方让自己活到了99岁。这在当时实在是大寿星了,朝野轰动。当然,无人知道他长寿的原因。他死前,把自己做此长寿药的方法写在竹简上,交给了儿子。为了防止泄密,他在竹简上加了不少无用的字,用今天的说法就叫“加密”。他的儿子没再进宫做御医,只在民间行医,因此方的用料稀有,他无能力再配出长寿药,方子也就渐渐弃置于木箱之内,几代人过后,竟已无人能看懂那竹简的内容了。后来,西汉亡,东汉立,姚鸣盛的后代携家人东迁洛阳,照旧在民间行医,只是姚家的医术和医名都已大不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