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笔记(第2/2页)

一个人只要永不失去正知见与菩提心,则永不为魔眷。

在《小品般若经》恭敬菩萨品里,佛陀对阿难说:“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尔时恶魔则怀忧恼,如箭入心,放大雨雹,雷电霹雳,欲令菩萨惊怖毛竖,其心退没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念错乱。”

失去正知见,则恶魔“得其便”;失去菩提心,则恶魔“大欢喜”。

在《小品般若经》称扬菩萨品里,佛陀对须菩提说:

“菩萨成就二法恶魔不能坏,何等二?一者观一切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菩萨成就是二法恶魔不能坏。”

“观一切法空”是正知见,“不舍一切众生”是菩提心。

“无我”并不是对于“我”的否定,而是指离开对于“我”的一切执著。

“菩提心”也不是另外找一个心,而是指对于心的更广大更深刻的开启。

开启了菩提心可以破除“我”的执著,使我们进入“无我”的境界。

菩提心乃不是“无心”,而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缺乏智慧的慈悲,容易软弱;缺乏慈悲的智慧,容易僵硬。

失去智慧的慈悲是烂慈悲,失去慈悲的智慧是坏智慧。

每个人都有更深更高的自我,那就是菩萨。

若能找回自己更深更高的自我,菩萨就在心中,心中就有菩萨。

人把心提到更深更高的境界,就是菩提心了。

水深处更平静、更清澈;天高处更明亮、更广大。

云深处更温和、更柔软;山高处更开阔、更清新。

所谓人心的更高更深,也是如此。

如果不能达到“空”,就没有真正的“大悲”。

如果没有“大悲”的实现,“空”就没有意义。

“空”是“般若”;“大悲”是“方便”。

菩萨不可只有般若,而没有方便。

般若是箭,方便是弓弦。

没有“般若”的“方便”,就像没有箭的弓弦。

以般若之箭,搭在方便的弓弦上,射中生命内部红心的悟,就是“菩提”。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对有菩提心的人来说,犹如大地生出花草树木,是自然的萌发。

未发菩提心的人,则由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可以培养菩提心,犹如埋种于大地,终究会得到萌发。

“西方净土”就是菩提的世界。

在那里,有黄金的大地,有珊瑚、玛瑙、琥珀的水池,有澄净、甘美、清冷的水,有长着七宝的树木,有车轮一样的五色莲花,有唱着三宝之歌的白鸟与孔雀,有从空中落下的美丽之花,有无数无量的菩萨与阿罗汉……

净土,是至美之土、至善之地、至清净的所在,这是佛的菩提所显现的世界,也是众生因菩提而登临的世界。

净土是以现世的、相对的世俗之乐作描述,其实,它是绝对的菩提所实践而成的地方。

把净土的空间定在西方、时间定在来世,是一种方便说法,净土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

净土,乃是菩提之土。

有菩提之地,即是净土。求净土之心,是菩提心。

十一

三界是“迷的世界”。

菩提是“悟的世界”。

菩提心是去迷求悟的心。

十二

菩提心是断一切恶的心、修一切善的心、度一切众的心。

无上菩提心是愿作佛心、愿度众生心、愿救众生令生佛国心。

十三

我们一发起菩提心,就仿佛佛结伽趺坐于我们现实的心上。

我们一发起菩提心,就仿佛张开明亮的眼,能在一朵野花上,看见宇宙无限的神秘,感觉自己的心是一朵花。

菩提心是山河大地心,菩提心是日月星辰心,菩提心是火中生莲心,菩提心是无量、无边、无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