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姻模式具有某种合理性?(第2/2页)

女主内并非不独立,而是说女人要会照顾人或顾家。女人一旦结婚,就逃不开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这决定了其“主内”的性质。演艺界的明星,古巨基找了其貌不扬的助理,张震找了细心的助理,林志炫也找了助理做妻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就是因为做事业的男人需要有人照顾到他的生活。即使像梁朝伟和刘嘉玲那样都能做事业的夫妻,有一次主持人问刘嘉玲“伟仔是一个细心的人,是否他照顾你多一些”,刘嘉玲说平时都是她照顾他,因为她是他的妻子,自己不照顾他难道让其他女人照顾吗。这不是女主内又是什么?这使我想起了我的老师、朋友们,我朋友的一位博导前辈的妻子没什么学历,但是支持她丈夫,几十年几乎没有让他做过家务;我的一个朋友40出头就是教授了,他的妻子比他小10岁,也是全力做他的贤妻良母;我的另一个朋友是做老板的,妻子是他高中同学,也尽力支持他,每个星期给他煲汤,让他得过重病的身体慢慢复健。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果说这种“男主外,女主内”是当今的情况,那么我们放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作家、学者们,这样的婚姻模式更是比比皆是。如鲁迅与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巴金和萧珊,陈寅恪和唐筼,林语堂和廖翠凤,胡适与江冬秀,数不胜数。我有的前辈比较提倡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模式,即一个博士、教授应该找一个文化水平或学历不高,但是会照顾人的善良的人。这当然有点绝对化,但也并非全无道理,至少这种性格是需要的。

当然我不是说“女主内”,男人就不必顾家或不做家务,其实不少做事业的男人是有家庭责任感的,甚至事业、家庭都能兼顾,只是有时候的确是因为时间的原因,而做得不够罢了。而且要“女主内”,丈夫最好能够“主外”,做好自己的事业。但是如果双方都做事业或者工作较忙,除了上述刘嘉玲的处理方式,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就是协议式的。如我朋友说有的前辈一个是教授,一个是知名作家,都较忙。于是他们就把时间对半分,每人每周顾家两三天后轮到另一人顾家,尤其是带孩子,但是如果临时有事就更改和后来补上。

只不过还是女性顾家的时间多一点,也顾得好一点,这似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适宜做土地,做花瓶是不长久的,易碎的。男人都可以离开花瓶,但没有一个男人能够离开土地,除非他是外星人。所以奔四的陈寅恪沉迷学术,不想婚恋,别人着急给他介绍了白富美的华侨女子与质朴有才的唐筼,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前者是花瓶,后者是土地。当然,有些女人不介意丈夫没有事业,这也见仁见智,不必强求。毕竟,夫妻是伴侣,是过日子,是安心,不是炫耀。甚至可以说,即使暂时没有好的婚姻,但绝对不可以没有好的自己。因为没有自爱,就难以拥有他爱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