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第2/3页)

其六,老少恋。这分为师生恋和非师生恋两种。赵薇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讲述了一个师生恋老少恋的故事。根据赵薇的自述,故事源自她的亲身经历。她为了他天天去听他的课,啃那些很抽象的理论书,想与他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只不过那位老师婉言谢绝了她。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她就让它在电影中实现。结合民国的例子,老少恋至少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玩弄情感型。如胡兰成,虽然他符合张爱玲的条件,比她大15岁多,但他是个花花公子,最终张爱玲选择与之分手。

二是,“我可以爱”型。如自我压抑了多年的鲁迅,刚开始对于小自己18岁的许广平的追求是若即若离,顾虑重重的,但是最终情感突破理智的藩篱,喊出“我可以爱”的呼声。

三是,“为爱等待”型。如巴金对于比自己小16岁的读者萧珊的主动示爱是犹豫而善良的,他让萧珊考虑清楚,等她成熟,不想耽误她。萧珊也为之感动,最终巴金等来了一场忠贞爱情。

四是,“活在当下”型。好像是2012年,我的一位80后硕士朋友打电话跟我说,我们都认识的一位老师娶了一个小他20多岁的妻子。我当时问她:“你不觉得他们差距太大了吗?”她说:“我觉得他们蛮好的,合得来就好。”后来,我给那个老师打电话时终于忍不住问他:“你有没有为她想过,假如你70岁走了,你的妻子还不到50岁,你忍心吗?”我跟他很熟,他没有骂我。他说:“你的善良和真诚令我感动,但是爱就是爱,情感可以冲破身份、年龄等限制,而且我们没有强迫与被强迫,就是觉得适合。如果以年龄设限,鲁迅他们都不用结婚了。我们要活在当下,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只要做好现在,活在当下,未来也不堪忧,把爱当成旅程,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大意如此)这大概是当下老少恋的普遍心态。

其七,离婚率偏高。谁都知道,结婚很正常,离婚也正常,但是现在离婚率的确偏高,就不太正常。

今天,你离了吗?20世纪末曾经流行这样一句“戏侃”,但时至今日,大家已不再觉得其幽默,因为“狼”真的来了。据民政部提供的数据,今年(2011)一季度,全国有46.5万对夫妻劳燕分飞,平均每天有5000对夫妻离婚,离婚率为14.6%。

从过去的谈离婚色变,到70后纠结于离或不离,再到如今80后的“离婚没啥大不了”,中国人的婚姻观正在发生改变。据不完全统计,从年龄结构看,目前全国22~35岁的人群已经成为离婚主力军,也就是说,70后、80后成为离婚高发人群。中山大学在上海、广州进行的一项小样本调查显示,70后、80后的已婚人士中,离婚人数达到或者接近一半。

“今天,还能相信爱情吗?”近日在网络上疯传的这句话,让人伤感,更让人困惑。(http://news.qq.com/a/20110619/000652.htm)

全国一季度离婚率,2007年11.1%;2008年12.4%;2009年13.6%;2010年13.0%;2011年14.6%。广东一季度离婚率,2009年9.8%;2010年10.4%;2011年10.9%。

2009年中国离婚率十强榜:北京,离婚率39%;上海,离婚率38%;深圳,离婚率36.25%;广州,离婚率35%;厦门,离婚率34.9%;台北,离婚率34.8%;香港特别行政区,离婚率33.8%;大连,离婚率31%;杭州,离婚率29%;哈尔滨,离婚率28%。

(http://fashion.ifeng.com/emotion/topic/detail_2010_08/17/1970002_1.shtml)

其他恋爱模式在此从略。因为本文不是论文,是随感,是日志,这里讲的是这个时代的爱情现状,重点讲述与以往时代略为不同的或值得讲述的情况,其他情况则从略。如果说这很“片面”,也无所谓,因为深刻本来就是片面的。在此文中我没有说出的内容还有很多,但不说出并非不知道,因为什么都说等于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