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陀(第3/3页)

老人听了这话,也不作声,一面磕着烟袋,径去招呼灶下的姑娘。

“喂,喂,丫头,这客官说是你的熟人哩——”

“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加两个耳朵!”

“呵哟,你看这嘴!”老人笑着说。“你要知道,哥哥不回来,须怪不得爷爷啊。”

现在我们不妨假想,这人家原来也许并不这样冷清,只因别的人都先后死去,所以剩下了祖父,哥哥,妹妹三口,却是仍旧清苦的活着。或者是下山置办东西时曾答应给她买头巾的哥哥还没有回来!或者是她洗手的时候把戒指落到溪里了;或者是昨天夜里黄鼠狼拖去了她养的小鸡,因此发起脾气来了。客人看了这情形,有意支唔开去的问道:

“往下走要几天哪?”

“好脚程,五天一个来回……”

这时那小狗跳到路旁,哗哗大嗥。老人站起来,咳嗽着沿了溪涧走去,停了一刻,又慢慢的转回。那女孩直迎了出来,急切的问道:

“爷爷,回来了吗?”

唉唉,我们恰恰猜中了呢。老人䀹着眼,打趣的说:

“爷爷是回来了,哥哥可没有。他说,一生也不回来,连爷爷也不要了,丫头太淘气!”

这样打着哈哈,惹的那狗似乎也笑起来,左趱右跳的只想和他亲嘴。几乎是一直都沉默着的那客人,是已经洗完脚,在懒散的吸着烟;火光在他的忧郁的沉思着的脸上亮了一下,立刻又暗淡下去。他望着暗中的溪涧,以及溪涧后面,那隐在朦胧的雾里的山影,默默的在心里哼着山里的小曲。至于明天的脚程,是早已让明天记取。

在群山上面,密布着和蔼而渊深的夜,游过淡描的云,溪涧则在荒寂中发出含糊的谵语。就在这与世界隔离着的谷里,这终年喃喃的溪边,人们上山打柴或牧羊,一年一年的活着,在石头上生根。这自然的结果,是连嘴都显得拙笨起来了。当吃过饭之后,在挂在墙上的灯下,客人坐在炕上,凭着几案,店主觑得那女孩不在,则讲着年青时的故事。当然的,假若他扮熊,也许还过得去,那口才可不行得很,讲到后来,竟使客人睡了一觉。

最后我们要讲那牧女了。她检查过羊舍,独自立在路上。月亮忽然从远远的溪涧的彼端升起,树木的影,小屋的影,倒印在崖上,路上,闪闪发光的水上。崖上的古怪的石柱,好象是迎候着晨曦的烟囱。那通红的光,火似的燃烧着群山和溪谷。她遥望着隐入月色中的小径,那通着无数的山岭的小径,默默的站了许久,然后叹了一声气,懒懒的走进小屋。

“你讲什么呀,爷爷?”

“山魈!”

这样说了之后,三个人便都睡到炕上,老人还咕噜着,“明天哥哥会回来的,我派老苍龙把他抓回来。”这小屋里不久就只剩下了浓浓的鼾声。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读书人语

师陀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于落后闭塞的豫东农村,应该说,《行脚人》所写乃是他童年生活的追踪。在这篇散文的艺术世界里,同时渗透着作家童年、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创作时作者25岁)的体验。换句话说,作者是用经历风浪、闯荡江湖之后的成年人的心灵去回顾往昔的感情踪迹。因此我们看到,作者把自己幻化为一位涉过千山万水,见过大世面的忧郁而沉稳的老行脚。用这样的老行脚的眼光去看他童年少年时代生活于其中的落后闭塞的农村,于是他悟出那个世界的荒寂、拙笨、与世隔绝的孤独和单调。然而这荒寂的世界,又是那样地富于牧歌情调,作者用他那支富于写意的笔,富于动态和抒情地写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含而不露,韵味无穷。 【蓝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