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第2/2页)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十四年七月

□读书人语

1925年3至7月,徐志摩怀着对中国黑暗现实的不满及与陆小曼恋爱的痛苦,出国旅游了苏、德、意、法诸国。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他摆脱一切苦恼,体验到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精神得到解放和升华,《翡冷翠山居闲话》一文,便是他寄情自然、热爱自然,对大自然唱出的赞歌。春夏之交的翡冷翠山乡,阳光和暖,风息温驯,空气明净,花香四溢。居住在这样风景如画的美秀之地,人们不须踌躇自己的服色和衣态,一切听其自然,不受任何束缚。有机会独身在此闲逛,“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在这里,自我“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作者运用诗的语言和旋律,创造出一种深邃而幽远的意境,令人陶醉而向往之。真不愧是徐志摩!应该说,把人对自然的感受与感应,真真让诗人徐志摩写绝了,写活了,已到绝后的程度。语言对心灵的敏惑,对自然律律氤氲的把捉观照的精细、独特,到现在,似无人能和徐志摩并肩比踵。 【蔡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