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3/3页)

他冒着汗的手推开那扇老旧的木门。

正前方就是隔间式厕所,右边就是小便斗。

除了小便斗,还有男人。

相貌丑陋、毫无吸引力的中年男人马上盯住他,恣意用眼神意淫着他,舔舐着他,仿佛一群停在蛋糕上的苍蝇。

心理学博士玛格丽特·琳德洪(Margareta Lindholm)与性别研究专家艾恩·尼尔森(Arne Nilsson),在一篇关于空间与身份的论文中写道:“男性与女性都必须处在社会大众所预期的场所,才能免于受到外界异样眼光的看待。总之,人们必须避免出现在有争议性的场所,以避免受到过度关注。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与生活保持缄默,其实是相当痛苦的事,这意味着无法自由地与志同道合者进行交流。但对年老的男性与女性而言,缄默与隐秘的生活方式能够同时提供行动自由与追求感情关系的空间。在这一层意义下,缄默并不尽然代表受到压迫。直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出‘出柜’一词,人们反而变得需要对缄默与低调、隐秘的生活方式提出说明。”

“同志俱乐部”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目的在于满足与他人亲密接触的身心需求。

大家都想见见面,跳跳舞,也许再亲亲嘴,不想受到大众谴责的目光注视,甚至处分。只是想在一瞬间,自由地活着而已。

总之,创立同志俱乐部的初衷,绝对不是纵欲主义或兽性交配,绝对不是这样的。

只不过是喝杯咖啡,或是小酌一杯,聊聊天,跳跳舞。

但最大的差别在于:大家是以同性恋者的身份喝杯咖啡,或是小酌一杯,聊聊天,跳跳舞。

可能带来生命危险,但又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每个人其实都想过正常生活,不管时间再怎么短暂。

同志俱乐部的问世,代表大家第一次真正以同性恋的身份亲临一个场所,体验一个空间。它象征了在受到他人注视时,仍能自由自在生活的需求。

然而在这个时期,只能将情境限制在与志同道合者见见面、交流一下,以取得其合理性,符合社会所谓的“常规”。

简单来说,公共澡堂是男人聚会的场所,而部分男性在发生肉欲关系时,完全无须定义彼此的身份。就只是一具赤裸、冒汗的躯体碰巧在与另一具赤裸、冒汗的躯体交媾而已。

但在同志俱乐部里就不一样了,大家的身份就是同性恋者。这真是破天荒的闻所未闻的大事。这其实也让许多老一辈的男同志与女同志非常恼火,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

他们都遵守“沉默是金”的准则,唯有保持缄默,才能确保生活不受外界干扰。

之后,老一辈与新生代RFSL会员更针对是否应该在聚会时拉上窗帘爆发了激烈争执。

借由限制情境,取得所谓的正当性,符合所谓的“常规”。

但当被视为不正常,却又暂时体验正常生活的一方习惯了正常生活,开始要求在受限制情境外也能够受到正常待遇时,离开覆盖着帘幕的封闭房间也能过着正常生活,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于将要发生的事……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了。

(1) Black Panther Party,由非裔美国人组织的团体,其宗旨为促进美国黑人民权,主张黑人也有正当使用武力防卫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