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想找个保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还没有保姆市场,想找保姆,也只能在街坊邻居这些熟人中寻找。

黎京生一家的难处在居委会也是挂了号的,居委会那些大妈群策群力地为黎京生的母亲物色了一位退休职工。女职工姓秦,退休前是一家商店的职工。秦阿姨五十多岁的样子,身体还算健康。她每天上午负责给黎京生的母亲擦洗、做午饭,然后陪着躺在床上的杨阿姨聊天。下午的时候,再把晚饭提前做好,不等黎京生下班回来,她就回家了,还要照顾自己一家老小。

黎京生自从请到秦阿姨后,日子果然不再那么忙乱了,毕竟家里有人在照料母亲,他心里是踏实的。回到家后,也能轻松吃上一口现成饭了。

秦阿姨是个热心肠的人,手忙着,嘴也不闲着。她不停地和杨阿姨聊天,当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话题。她看着眼前杨阿姨一家的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家京生该找个人了,家里要是多个女人,也是个帮手,京生也不会那么累了。

杨阿姨自然就想到了锦春,她笑一笑说:京生有女朋友。

秦阿姨听了就奇怪了:那干吗还不结婚?

杨阿姨就把徐锦春的情况说了。

秦阿姨就瞪大了眼睛,像听天书一般,然后感叹道:妹子呀,这事我看不成。离北京大老远的,户口怎么办呀?别说你身体不好,就是身体好,这事也不成啊,总不能两地分居吧?大妹子,你可别干傻事,京生这孩子多好,在北京找什么样的还找不到?

杨阿姨这些天也在为此事困惑着,她不想干预儿子的婚事,在部队时,儿子就像放飞的风筝。如今儿子因为家里的变故回来了,隐隐的,她总觉得对不住儿子,是自己连累了他。在儿子恋爱的问题上,她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锦春她也见了,自己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姑娘。锦春在家那几天,她是幸福和满足的,然而锦春一走,她的心就又乱了。现实就摆在眼前,锦春调不进北京,就没有户口,没有工作,家里总不能养着一个“黑人”吧?这些天,她前前后后都想了,仍没想出个子丑寅卯。现在,听了秦阿姨的话,她只能冲她勉强地笑笑。

秦阿姨就说:在我以前工作的商店,新来了几个姑娘,哪天我帮京生介绍一个。京生既然从部队回来了,就该找一个北京姑娘。

杨阿姨以为秦阿姨也就是随口说说,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秦阿姨做好晚饭后,仍没有走的意思,还不停往窗外张望着。没过多久,就有人在敲门了。秦阿姨风风火火地去开了门,进来的姑娘穿着鲜艳,一头长发披散在腰间。秦阿姨不由分说地拉着姑娘的胳膊,把她带到了杨阿姨的床前。

秦阿姨笑眯眯地介绍:这是小王,是我以前的同事,下过乡,两年前才回到城里。这姑娘人勤快、又漂亮,配你家京生没问题。

杨阿姨一边招呼着小王坐,一边盯着小王看。小王大方地看着屋里的一切,似乎对家里的情况还算满意。

杨阿姨不由地就把眼前的小王和锦春做了一番比较,眼前的小王无疑是时髦的,但在她的心里,她还是喜欢锦春从里到外透着一种善良和纯朴,让人看了就踏实和放心。可小王毕竟是北京姑娘,离自己很近,看得见、摸得着。

大方的小王这时说话了:杨阿姨,听秦阿姨说你们家的京生是部队转业干部?

杨阿姨慢慢叹了一口气,说:要是家里不出事,他现在应该还是部队上的人,都是我拖累了孩子的前程。

小王大咧咧地说:回来也就回来了,好歹也是干部身份,不像我们插队的,回来也是工人待遇。

几个人正说着话,黎京生快步走了进来。他看看这个、望望那个,然后问母亲:妈,咱家来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