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二、“跑一跑”(第2/4页)

后来,弯店成了“亿元村”,家里的日子好过了。八哥嗑瓜子的功夫自然又精进了一层。这几乎是一次质的飞跃,那舌头也仿佛有了灵性似的,吐出的瓜子皮不但能排成队,还能组成字和画,这样一来,她嗑瓜子的功夫就成了一个绝技!有一次,在烟摊上,她跟人打赌,不用手,嗑一斤瓜子,也只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是这一次,刚好被蔡先生碰到了。蔡先生慧眼识才,于是他灵机一动,就发明了一道菜,叫做“女儿涎”,称之为药膳,说是大补。这道“女儿涎”自然是不会轻易示人的。一旦弯店来了极其尊贵的客人,那么酒席上的最后一道菜就是“女儿涎”了。在颍平县的干部群里,也只有王华欣有幸吃过这道药膳。这“女儿涎”自然是要八哥来做的,而且是面对着客人当场表演。上菜时,八哥穿一身开衩的中式旗袍(这也是蔡先生所理解的“中国特色”)款款地来到宴席上,先是要当着客人的面纯水净口,三遍后,含盐,含糖,含胡椒粉,含红枣、人参、枸杞等八样,嚼烂后吐出,而后,再由两位姑娘款款而至,一个端着一盘瓜子,另一个捧一垫了白绒的红漆托盘,八哥就双手背后,身子微微前倾,樱口启处,只见舌尖翻飞,“啪、啪、啪……”一阵玉碎声,就有一行白籽徐徐落入一净盘之中!未几,在人们瞪眼、咂舌,连连叫好时,只见另一空托盘之中,早已跳出了一行由瓜子皮组成的黑体字:王书记好!姑娘就托着那有字托盘让王华欣亲自过目。王书记高兴坏了,连声说:“绝了,绝了!”蔡先生就亲自布菜,先是给王华欣布上一匙,说:“老王,尝尝,这可是一味好药呀!”王华欣在酒酣脸热之机,就不经意地乜斜了八哥一眼,笑着说:“药是好啊,要是有‘药引子’配着一齐吃,岂不更妙?!哈哈,笑话,笑话。谢谢,谢谢。”

因为事关全村,所以,这一次,蔡先生是带着“药引子”去的。

在市里,因为带着“药引子”,蔡先生自然不便到王华欣家里去。于是,就在“天一阁”订了一个高级雅间,把王华欣请到饭店里来了。王华欣现在是市信访局的局长,虽然仍属于正县级,但信访局是个穷单位,跟他当县委书记那会儿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已经没有一点实权了。因此,王华欣一直窝着一肚子的火。待他在“天一阁”坐定,听了蔡先生一番话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王华欣的脸色先是由红变黄,黄了一阵又灰,而后脸上的肉皮痉挛着动了几下,就黑下来了,一股浓浓的黑气罩在了他的脸上!这时候,就是再好的“药引子”他也无心消受了。他抬起眼皮,脸上勉强挤出了几丝笑容,说:“让他们出去吧,咱哥俩说说话。”蔡先生看了他一眼,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摆了摆手,对八哥说:“你们去吧。”

待人退出去后,蔡先生欠起身,给王华欣斟了一杯酒,说:“老王,‘药引子’我给你带来了。”

王华欣却一句话也不说,就在那儿干干地坐着。过了一会儿,他说:“老蔡,罢手吧。”

蔡先生一怔,失声叫道:“王书记……”

王华欣郑重地说:“制假贩假,也不是长法,早早晚晚也是会出事的……”

听他这么一说,蔡先生心里凉了半截,心想,人怎么说变就变呢?就急急地说:“王书记,弯店是你抓的点,呼国庆这一手,可是对着你来的呀!”

王华欣很冷静地说:“我知道。”

蔡先生长叹一声,说:“王书记,早些年,弯店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咱那边土地贫瘠,穷哇,是弄啥啥不成。这些年,在你的扶持下,白手起家,成了‘亿元村’,也算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了。要说假,也不是咱一处假。说句不中听的话,要是真查究起来,我可以说全国没有一处不假!不管哪个地方,他多多少少都是有点假的。既然是处处都有假,为何仅查我一处?这不是报复是啥?话再说回来,那何为真何为假?烟这东西,不就是冒一股气吗,气还有真有假?再说了,咱也不是非要贩假的,咱也想真,可那会儿咱没有本钱,又能干啥呢?到了这会儿,咱想真的时候,他又来打你的假,这不是存心不让人真吗?王书记,你那会儿有句话,我是非常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