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职场,不如社会(第2/2页)

就这样,我在报纸杂志等媒体干了六七年,最后出于厌倦和失望,也因为新的理想,我开始了独立写作。

在我看来,自己的经历与《杜拉拉升职记》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所以,我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是所谓职场故事,而只有社会故事。

我又想起一位朋友的经历。他也想干媒体,可是读完金融硕士,却在海淀区一家财务软件公司上班。有一次,某大城市交管局局长要他去做她的秘书。那位女局长是他小时候居民院里大他四岁的玩伴,一直都有联系,也赏识他的文采。于是,我那位朋友回大学办一些相关的手续,准备南下。一天出校门天黑了,撞上一位老先生。原来是他的老师。师生邂逅很高兴,一起到老师附近的住处一叙。两人聊着聊着,老师一拍大腿说别走啦,我的一个学生刚办了一个电台,正差人手,我介绍你去。就这样,朋友没有混上公务员,却鬼使神差地进了媒体,现在已经是某大杂志的老总。

很明显,这也不是一段正规的职场经历,而是一个透着命运气息的社会故事。

这说明了什么?在这里我没法系统地讲。不过一些专门研究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家——譬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皮萨里德斯都承认,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再全面的市场信息也比不上社会关系灵光。因为就算你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可能还不如朋友私下里透露的一个细节更可靠。比如,你怎么知道主考官不喜欢你的条纹衬衫,或者对你的江南口音感兴趣?

所以我希望朋友们对整个社会保持更浓厚的好奇心,而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所谓职场之上。假如你真的以为,职场上的人(包括自己)就是商品,或者所谓人力资源,那么很不幸,你恐怕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