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6页)

这样的分析下,林绾绾的画像清晰了很多,林绾绾和郭婳之间关系也跟着明朗起来。她看起来不再无辜,也和这个寝室息息相关。

“那么娃娃呢?”宋文注意到陆司语提到了三件东西,但是分析的时候却只说了两点。

陆司语眨眨眼睛看向他:“她已经长大了,接触到了社会与人群,就不需要那些娃娃了。”

是的,她的家人就是她的娃娃,她的同学就是她的娃娃,她的同事都是她的娃娃,甚至是他们这些探案的警察,在她的眼里也和那些娃娃没有区别,那是她的处事方式,不自觉地甄选人群中的目标,为她所用。她的示弱,她的楚楚可怜,都是她的武器。

从现在能够看到的种种迹象表明,林绾绾并不很在意郭婳,或者说,她不在意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她不断捆绑着郭婳,让她变成她手里的提线娃娃,而且线绳越勒越紧。

她喜欢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游戏。

宋文虽然对变态的内心不够理解,但毕竟是个聪明人,他很快想通了其中的情节,这个女孩狡猾而聪明。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她在毒药来源上的谎言被他们看破,随后她就换了一副说辞。她曾经假意跳楼,为的就是博取别人的同情。这样的一个看起来十分弱势的女孩,自然而然就身处弱势,她甚至在警察中也在进行甄选,比如不由自主对她产生了同情,被她所诱惑的老贾……从而影响他们对她是否是嫌疑人的判断。

想明白了这些,宋文对陆司语道:“我理解了她会在人群中寻找适合控制的人,可是这些,和阶级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或者说,阶级是怎样产生的?”

火车行驶到了这里,忽地过了一片云,细碎的阳光从云缝里投过来,带了点金色,正打在陆司语骨节分明的手指上,照得那只略显苍白的手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他握紧了笔,在图上画了几个箭头,“每个人都是身在局中的。她是通过搭建关系,来达到操纵和迷惑其他人的目的。”

毕竟,操控一个人简单易行,而想要操控一个群体,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了。而且对群体的操控,要更为小心。

陆司语思考了片刻,想着怎么能够给宋文解释清楚:“我给你讲一个寓言,你有没有听说过湿猴实验?”

宋文对这个词有点印象,“你说的是那个实验吧?把五只猴子放入笼子里,然后顶面上放了香蕉,只要有猴子去摘香蕉,就会被水淋,因此只要有猴子去摘香蕉,就会被别的猴子打。后来新的猴子被放入,猴子们还是会这样操作,科学家把顶面的水枪换掉,也没有猴子再敢去拿香蕉。”

陆司语转了一下手中的笔道:“这个试验出自一本商业书,所以试验是否进行过没有定论,可以当作故事来看,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的一个衍生版本。”

“还是一个笼子,四只猴子,分别是猴子ABCD。这个水管比较小,只有去拿香蕉的猴子才会被淋到。猴子中最强壮的是猴子A,他想要吃香蕉,可是却不想被淋湿,于是他让最弱小的猴子D去拿香蕉。猴子D被淋了一身水,猴子A吃到了香蕉,猴子B、C既羡慕猴子A吃到了香蕉,但是他们比被淋湿的猴子D又幸福了不少。”

“这个时候,奇妙的心理就产生了,猴子BC面对猴子A,它们有卑微感,而面对猴子D,他们产生了优越感。于是,四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阶级就在猴群中产生了。”

现实中的情况,肯定要比这个故事里复杂的多,但是这么一讲,故事浅显易懂,宋文整理着思路,“你的意思是,在家里,母亲就是弱小的猴子D,在宿舍里,郭婳就是弱小的猴子D。而林绾绾就是猴子A?”

陆司语点头:“甚至有时候,那只弱小的猴子D都是她放给猴子B、C的礼物。其他的人会跟随欺压者的行为,也开始对他们进行欺压。就好像他的弟弟会责骂她的母亲,董芳和马艾静会去责罚郭婳一样。林绾绾在不断调节着各种的关系,有意的,无意的。宿舍的人际之中本身就是有矛盾,有弱点的,可以拿本身的矛盾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