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大捷(第2/3页)

那么宣扬大皇子刘诏的功劳,如何?

朝臣们俱都沉默,这得看陛下的态度。

陛下没有意见的话,将大皇子殿下拉出来宣传一波,未尝不可。

好歹压一压西北军的威风。

如今总算有支能打的军队,朝臣们也终于摆脱多年来被西北军支配的恐惧。

不过看陛下的态度,似乎,好像陛下不太高兴啊!

打了胜仗都不高兴,陛下可真难伺候。

朝臣们暗自腹诽,却没有人站出来为刘诏说一句公道话。

只是,打了胜仗,就必须论功行赏。

不赏,怕是会寒了人心。

朝臣们仿佛文德帝肚子里的蛔虫,知道文德帝舍不得赏赐爵位,就主动提议。

“不如效仿去年,赏赐金银。”

户部有点不太乐意,却也没提出反对意见。

比起爵位,金银好歹是一锤子买卖。

然而出人意料,文德帝竟然没有应声。

众臣惊讶。

莫非吝啬的文德帝,不仅不愿意赏赐爵位,连金银也不肯给吗?

“还请陛下定夺,究竟该如何赏赐有功之臣。”

文德帝不发一言,直接拂袖离去。

常恩一声唱喝:“退朝!”

然后也跟着跑了。

朝臣面面相觑。

诸位皇子内心偷偷发笑。这

刘诏立了大功又如何,还不是得不到父皇的信任和宠爱。

还不如他们这些留在京城的兄弟,既不用去前线过苦哈哈的日子,还能时常在父皇面前刷脸。

文德帝是在为赏赐有功之臣生气吗?

不完全是。

文德帝回到兴庆宫,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出来,他并没有动怒。

“密折到了吗?”

常恩躬身点头,拿出一个上了钥匙的木匣子。取出钥匙,当着文德帝的面打开。

文德帝取出木匣子里面的密折。

最终,文德帝还是派太监前往边关监军。

他手中的密折,就是远在前线的监军写回来。

翻开密折,文德帝细细看起来。

战争情况,不再是战报上面的简短几句。

密折里面,详细讲述了所见所闻,双方的矛盾,如何达成合作等等内容。

事无巨细。

文德帝一边看一边思考。

“成立西北大都督府,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遏制住西北军的扩张。”

“陛下英明。”

“刘诏不管政务,只管练兵打仗,实在是不应该。”

常恩低头,嘴角抽抽,内心偷偷腹诽:大皇子殿下真敢插手地方政务,陛下又该急了。

“鲁侯着实跋扈,然而能力毋庸置疑。这回作战计划,就是鲁侯制定。很有大局观,也算是居功至伟。奈何,朕赏无可赏。”

“陛下可否效仿上次的办法,赏赐金银。”

“如此大捷,单单赏赐金银,已不足以酬劳功臣。”

“陛下言之有理。”

常恩不敢多嘴多舌。

文德帝背着双手,在大殿内走来走去,独自思索这个问题。

功臣要赏,但是该怎么赏,是个很大的学问。

鲁侯的爵位,至少在文德帝这里已经到顶,不可能给他升到国公。

不过裴蒙,身先士卒,理应厚赏。

还有刘诏,立下如此大功,将来压制西北军还要靠他,也不能不赏。

文德帝心头已经有了主意。

“召陆爱卿,朕有要事同他商量。”

陆大人前往兴庆宫面圣。

君臣二人关起门来,谈了足足两个时辰。

无人知道具体谈了什么内容。

次日,文德帝又召见了各位皇子皇孙,考教学问。

御哥儿很低调,尽量表现得平庸一点。

文德帝对此不置可否,也没拆穿他。

反而板着脸呵斥他,“年纪不大,想法倒是挺多。为何不想进宫读书?”

御哥儿偷偷腹诽:明明他已经上本陈述过理由,怎么又突然问起。

面上御哥儿还是老实回答,“启禀皇祖父,山河书院有大儒。孙儿想要印证夫子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