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第2/3页)

文德帝龙心大悦。

他一脸笑容,“说的不错。北边打仗,倾国之战,朕没有加一文钱赋税,没有增加百姓徭役负担,战区以外的百姓依旧能安居乐业,此乃千古德政。”

“该叫世人知道陛下的德政,传颂后世。”

常恩的马屁拍的刚刚好。

文德帝放声大笑,“哈哈哈……召陆爱卿觐见。陆爱卿文采风流,此事非他莫属。”

忙得脚不沾地的中书令陆大人,突然多了一个任务,召集人员,写文章歌功颂德。要将文德帝打造成千古一帝。

当然,文德帝不可能厚脸皮,夸自己千古一帝。

文德帝十分含蓄的提点了几句。

主要是常恩马屁精,说得最多。

陆大人领会了精髓。

说起来,户部很穷,但是始终坚持不增加百姓负担,不加税,不加徭役摊派,千年以下少有,的确值得歌颂。

文德帝要打造千古一帝的个人形象,陆大人想劝,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有眼睛都看得出来,文德帝正在兴头上,而且十分热衷。

劝不住的。

就算一时劝住了,文德帝还会搞出别的幺蛾子。

为了确保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和陛下的德政,常恩私下里甚至要求报业司下令京城各大报刊,统一宣传口径。

重点写一写战争和百姓赋税的关系,对比本朝,凸显本朝优点,陛下德政。为打造千古一帝,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周生活秀》接到报业司的通知,一脸懵逼,二脸傻眼。

三顺有点不知所措。

头一次接到这种政治任务,到底要怎么操作,没经验啊。

三顺找到崔七,请崔七拿主意。

崔七当了一回甩手掌柜,找上顾玖。

顾玖听闻此事,却笑了起来。

“不错,不错,学得很快吗。短短几年,朝廷和宫里也知道统一舆论口径的重要性,终于体现了报业司的作用。”

当年《大周生活秀》大战《国子监报》,请蔡钟山,许成业扒皮国子监黑历史,恰好赶上科举年,引发各大书院口水官司,学子地域之争,整个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吵了好几个月。

朝廷见风头不对,礼部出面干涉。并且顺势成立了报业司。

然而报业司不归礼部管。

当初文德帝不知怎么想的,成立报业司,归内侍省管。

也就是说,报业司的老大,是内侍省的太监。

太监监管报刊舆论,直接激起文官集体仇视太监。

内侍省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文德帝显然也是站在内侍省。

比起礼部,文德帝更信任内侍省。

太监等于是皇帝的家奴,皇帝可以放心使唤。

报刊掌握在一群愤青笔杆子手里面,监管一事万万不能再让笔杆子掌握。

这就是文德帝的态度。

内侍省不懂文章,但是懂忠君体国。有这一点,足够了。

常恩身为内侍监监正,内侍省老大,一声令下,报业司自然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崔七很好奇,问顾玖,“夫人认为这是好事?”

顾玖说道:“我始终坚持,报业出版,需要监管。当然不是搞文字狱,而是要做到正面积极的引导。虽说报业司的要求,有拍马屁,树立个人形象的嫌疑,但是对比一下历朝历代战争和赋税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有正面意义。

户部的功绩,不应该被抹杀,理应让世人知道,这些年户部都做了什么事,立下了多大的功劳。换做以往,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赋税增加一倍都是少的,两倍三倍也是有可能的。

一场战争打下来,后方百姓民不聊生,生不如死,那样的人间惨事,不应该被遗忘,应该被铭记。这些年,天灾人祸不少,赋税没增加,百姓还能安居乐业,的确值得称颂。”

“夫人的意思是,按照报业司的要求,《大周生活秀》也要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崔七有些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