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5页)

虽然她刚才做面条的时候,看到面缸里那么多面粉,多少有点惊讶。

不过,她知道赵珍珍从来都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

尤记得两家做邻居的时候,虽然聪明如她,早就看出来赵珍珍一直很想和她做朋友,但那个时候她太傲气,无论对谁都是一副拒之千里的样子。后来她怀上了腾腾,吃什么吐什么,还是赵珍珍送来了一罐子柠檬膏,每天吃几勺子缓解了不少。后来林老师听张妈说,北方柠檬不好买,赵珍珍托了好几层关系才从南方捎来那么十来个。

这份用心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比上得了。

后来赵珍珍请她帮着写剧本,她虽然觉得一个厂子的工会没有能力拍好一场戏,但还是认真写了。让她没想到的是,赵珍珍虽然文化不高,但的确很有自己的一套,她收了她的剧本并不满意,让她改了又改,最后出来的版本通俗易懂,但故事的框架没有改变。

而且这部戏不但拍成了,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前些天他和丈夫讨论时局,不知怎么就提到了赵珍珍,林函说到了当初的《战平城》这部文明戏,估计正是这部戏让陈市长注意到了赵珍珍。

不得不说,她这一步棋走得相当正确。

赵珍珍毕竟是一个人养着四个孩子,倘若不机灵一点,孩子们就要跟着饿肚子了!

建昌虽然病了,但还是能看出来养得很不错,其他三个孩子也明显比同龄的孩子个子高身体壮。

吴清芳又想到自己又瘦又小的儿子,心里的愧疚感更重了。

赵珍珍低声说道,“清芳姐,你不要客气,可能你也看到了,我这里不缺粮!这面粉也不是给你一个人的,你也不要拿到农场去,我办公室里有个小电炉,明天你拿过去,中午给腾腾做碗面吃,那孩子太瘦了!”

吴清芳在幼儿园是园长,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

提及儿子,吴清芳的心软了。

腾腾一天天长大了,再过几个月就两周岁了,但这小娃娃从小身体底子就不行,现在小家伙能吃饭了,但除了早上能吃点好的,中午和晚上都是和大人一样啃玉米饼子,吃水煮菜。

学校的食堂还要还一些,农场现在已经进入农闲时节,王场长这个人不像李场长恨不得他们一天到晚做工,虽然也揽了手工活儿让他们干,但只需要干半天,下午可以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但也正因此食堂的饭菜供应不但限量,而且质量也很差,玉米饼子里掺着麸子,水煮菜里一点油星也没有,大人吃还能吃得下,小娃娃吃起来就有些费劲了,每次看到儿子用两只小手抱着玉米饼子使劲啃,她心里都难受的不行。

要是放学后她给腾腾做上一碗面片汤,这孩子不知道会多高兴呢!

她接过袋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珍珍!我这本来是来帮忙的……”

赵珍珍自小生在乡下,比别人更懂得一黍一米的意义,即便是嫁给王文广之后,生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过日子从来都是精打细算,从来不会铺张浪费,但即便如此,她也从来不小气,特别是对于需要帮助的人。

而且她也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赵珍珍拍了拍吴清芳的肩膀,笑着说道,“这粮是我卖给你的,一斤面粉一毛七,再加上粮票,一斤就算两毛钱,这些有十斤面粉了,那就是两块钱,等以后你有了工资记得给我啊!”

吴清芳笑了笑,知道他这么说是为了让她心理负担不要那么重。

现在外面的局势别说两毛钱一斤的面粉,就是四毛钱一斤只怕也要抢破头了!

她虽然是平城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文章剧本都写了不少了,但在生活中,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健谈和能准确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吴清芳此刻除了感激,说不出来任何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