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漂洋过海的生产线(第2/2页)

华国组织了好几次国外技术交流活动,外国人的态度很明确,欢迎参观,但也只能参观,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行啊,你拿钱出来买。

拿钱出来买不是不行,但是花市面几倍的前买回去一条落后的生产线,还要强制搭售一系列乱七八糟根本用不上的东西,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

更何况,国家现在是比七八十年代好多了,但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哪里不要用钱,这一拖二拖就拖到了现在。

眼看着人家低价买自家煤炭,运回国精加工后,又高价卖给其他国家。心里不憋屈吗?才怪!

“如果有一条先进一点的化工合成与精加工生产线可以参考就好了。”

两人说到这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处长!美国来电话了!就是那个超导电缆之父……的人!”超导电缆之父的名头当然是国内小年轻们给林易安上的,他自己可没那么大脸,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也没见他叫自己电灯之父啊。

张处长猛地站了起来,“那人怎么说?”他满脸兴奋的神色。

“我听不懂英文,叫刘老师在接电话,好像说要在京津设厂,希望我们能给予政策优惠什么的。”年轻人挠着自己的头,努力把他唯一二能听懂的英文翻译出来。

“哈哈哈哈哈,老弟啊,送生产线的人来了!”张处长拍着那位厂长的肩膀高兴地说道。

“走走走,我们一起去听听。”

YBCO材料这条产业链是直接挂在新能源中心名下的,辛普森实验室占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提供生产线厂家占百分之二十五,辛普森实验室有改进生产线和保证产品生产的义务。

美国的职业经理人行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林易和辛普森打过招呼后,直接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整合资源并开设公司。

和华国工业部联系的外国人,自然也就是这位职业经理人了。

“电网超导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全球电网超导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全球有多少电缆要更换,就需要多少YBCO材料,所以工厂的效益无须怀疑。”

“我计划在京津建立一个以多恩为中心的产业园,就像……就像你们的宝钢,所以我希望华国方能给予最大程度的政策优惠。”多恩是新材料制造工厂的名字。

电话这头的张处长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

宝钢?跟宝钢比好啊,那说明确实把整条生产线都搬过来了。

“政策优惠,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争取,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呐。”张处长声音洪亮意气风发,“我希望贵公司能尽可能雇佣华国人,不管是普通工人还是专业技术人员。”

电话那头的声音沉默了一下,随后用犹疑的口吻说道:“没问题。”

挂下电话的外国经理人一脸迷茫,华国人是怎么想的,我把工厂建到华国,难道还要叫美国工厂坐着飞机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