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一天,马晓初一进门就向老王和李向明宣布:听说了么,军史办要撤消了。

老王和李向明都怔住了,呆呆地看着马晓初,片刻过后,并没有看出小马开玩笑的意思,老王便问:你听谁说的?

马晓初说:还听谁说的,机关早就传开了,刚才我路过主任办公室,听见主任正和干部处于处长说这事。

李向明也说:前两天我倒也听何处长说过,我没太当真。

老王便不再说话,把刚挺立几天的腰一点点地弯下去,点燃了支烟。有心无心地看了几眼桌上的“军史”,又一点点地把腰挺起来。

李向明这时看一眼马晓初说:军史办撤消那咱们怎么办?

马晓初无所谓地说:老王不是转业么,军史肯定还会安排一个人负责,就是划一下归属问题,不管归哪个部门管,你负责军史这一摊是定了。马晓初吸了口烟又道:我无所谓,反正年轻,让干就干两年,让转业立马走人。在军史办泡这几年也没劲透了。

李向明吁了口长气,他有些怕让自己转业,一是转业后房子问题解决不了,二是转业恐怕也找不到好工作。老婆玉枝虽工作在地方,但只是个小学老师,两人家都不在本地,对地方上的事一没门路二没靠山,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虽说现在正读着“业大”可学的又是党史专业,到地方也用不上。另外最让他头疼的就是房子问题,混了这么多年,也是少校营职了,可还住在一居室的连职房里,现在没孩子,以后总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以后该怎么住,还有那些经常光顾的乡亲们。他知道S军机关住房紧张,不能按级落实房子,可自己在营职上干也快满三年了,熬满三年就有希望熬到副团,到了副团无论如何不会让他住在连职房里了,那怕能弄个营职房也比现在好多了。他听马晓初这么一分析,觉得有理有据,老王一转业,他就是军史办的元老了,军史上的事他可以说了解得最多,每个章节,每个时期写的是什么事都印在他的心中,不留自己又留谁呢?

李向明有时挺羡慕马晓初的,看马晓初活得无忧无虑,什么事都看得开,又不把什么太当成什么,这样多好。李向明想,要是自己倒退十年也会像马晓初那样去活着。这时,他又想起了住在家里的乡亲、张辉、黑胡同……一时他心里不知是个什么味。

马晓初的老婆前两天回来了一次,没住上两天又匆匆地走了。马晓初的一札信没了,他找了两天,疑心是自己放错了地方,可家里也没找到,好在是一些信,又不是别的什么,马晓初也没太往心里去。

上午十点一过就是公务员来送报纸信件的时间,每次公务员敲门送报纸,马晓初总是第一个冲过去,不看报纸先看信,见到有自己的信忙一把抓过来,坐在座位上很神秘地看着。老王和李向明两人很少有信,他们便不关心信,拿过新送的报纸看。

马晓初的信大都是小姨子写来的,小姨子说给马晓初写信很有意思,有些话不能当面说就信上说,马晓初读着小姨子的信心情很愉快,信是从本市发出来的,有时当天就能送到,马晓初读着小姨子新鲜墨汁的信,嗅着信纸上小姨子留下的芬芳,不能不令马晓初愉悦。信上并没有写什么,只是写一些小姨子眼中马晓初的形象问题,有时小姨子在信中顽皮地写几句:要是你是我的亲哥哥该多好哇。或者小姨子在信中说:我这一辈子会永远做你的妹妹。马晓初看着小姨子自相矛盾的话,有时会心里一笑,反复看上几遍之后,把信放到抽屉里锁上。上次丢信事件之后,马晓初便变得聪明了,他又换了一把锁。

马晓初看信时,李向明就头也不抬地说:你老婆来的信。

马晓初不答,很滋润地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