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3页)

一开始,是不少公立退休的老教师返聘过去教书,这些老教师经验丰富又能吃苦,再加上引进的人才,短短两年之内,思源小学的成绩竟然拔高到全市第一,与市一小齐名!

跟着蝉联两年第一之后,就有不少老师从公立学校跳槽到这边来。

成绩漂亮,家长们自然就领着孩子纷至而来,虽说思源小学每学期学费都高达五千多块钱,要是住校,加上食宿和辅导费用,一学期就得交上万!

但人家就是寄宿班学习成绩啊哇,老师跟班主任天天贴着学生,从小就给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用到初中,甚至于高中。

这给人生打基础的事儿,多少家长咬牙都要把孩子送到思源小学去。

把小学做到省城的人都慕名把学生送来的时候,石磊觉得小学也做得差不多了,他想,他才四十多岁,年纪不算大,还有奋斗的精力。

于是,石磊就想把思源扩充为小初一体的学校。

虽说有思源小学打底,可要是想快速做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石磊已经把头一批学生拉得差不多了,可要想一炮而红,那就必须让明年思源初中部的中招成绩漂漂亮亮的甩出来!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初中部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值,要想突破成绩,再从这两个方面上入手,已经很难了。

石磊多方打听,最终找上了顾卿。

“你是说,想让入户奶送去你们思源学校?”顾卿有些惊诧。

石磊纠正道:“我知道现在牛奶产量还不算特别高,眼下就想着先给初三学生供应上,初三学生人数不多,也就一百来个,实在数量不够,每人半瓶奶。”

他们思源初中部顾卿也算是有所耳闻,花了不少功夫,从别的学校挖过来中等质量学生,同时还签合同保证他们学生的成绩在中招的时候达到多少分。

又从别的地方打着免费高质的旗号,引进不少中等偏高质量的学生,如此野心,昭然若揭。

“这奶价钱可不便宜,你要是想给学生供上,食宿成本可就不低了。”顾卿怀着笑意。

石磊同样笑得跟个老狐狸似的,他说:“搞教育嘛,怎么能天天嘴边儿上挂着‘钱’字呢得考虑到学生的日后呀。”

屁的学生的日后,是他们思源初中部的日后吧!

第一届搞得风风火火,要是惨淡收场那就贻笑大方了。

石磊给顾卿让了一根烟,顾卿摆摆手,笑着道:“家里自打有了小姑娘,就戒啦!”

“戒了好,戒了好,”石磊笑着收回香烟,胳膊压在两腿上,叹一句,道:“这事儿不难,就是希望顾先生帮个忙,也算是做好事儿了。”

顾卿心里算盘打得啪啪作响,最终勉强点头,为难道:“现在政府家属院的入户奶是丰盈了,但其实富余的也没多少,最多每天往你那边提供三十瓶牛奶。”

能谈下来已经很让石磊高兴了,他甚至在心里做好了打算,一开始只能每天提十几二十瓶,没想到能分到三十瓶!

石磊高兴的笑起来,冲着顾卿伸手:“合作愉快!”

顾卿握了上去,道:“共同发财!”

……

林敬松是怎么也没想到,顾卿居然把自己的牛奶买到学校去了!甚至一卖才

三十瓶,居然还有学校愿意收的

不过当他了解到思源学校的现状之后,也就理解了。

念及要供给考学的初三学生,林敬松很是大方的道:“我这儿每天还能多匀出来三五瓶的量,到时候多的都给你算过去。”

顾卿很会做人,他笑着道:“这话我一定原字原句转述给石校长。”

才刨出来的红薯还不是最好吃的时候,即便是这样,林敬松家红薯味美的都传遍了整个枣庄。

不过,枣庄里面的人们他们各家今年种出来的红薯也不错,比起市面上的品质要高上几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