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大国崛起(29)(第2/5页)

——李斯到蜀郡的时候他也是这么对自己说的,当时如果不是自己已经娶妻,年龄又有些大了,李冰还想要将自己的女儿说给他呢……

“萧老弟,听闻你尚未娶亲?不瞒你说老夫家中有一女,年方二八,漂亮懂事……”

李斯:“……”

直到现在,想到离开时候的场景李斯都难以控制面部表情,他觉得若干年后再见到的李冰绝对不会再是他所认识的那个寡言稳重的李郡守了,岁月果真是一把杀猪刀……咳咳,只是现在回头想想,会有这一番场景也是颇为有趣。

他生在楚国,对楚国的官僚阶层颇为了解,楚国的官僚阶层,绝不可能出现这番场面。

若是在楚国,个人能力的顶峰便是寻常小吏,再往上全靠关系。既然是要靠关系,自然免不了站队,和光同尘知白守黑更是常态。

李斯并不讨厌这一点,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在这方面极有天赋,他从小就是一个会让人见了便生出好感的人。

经营关系、经营情感,然后不计一切代价地往上攀爬,是他在过去为自己选择的路,而一切的改变便是在年轻时候外出游学时候遇上了同样在游学的韩非,当然,现在他得叫师兄。

那时他同这位师兄相谈莫逆,又跟着一同去了秦国游学,原本是想要拜入荀卿之下,谁知那时荀卿已经被秦王聘请,他们于是也跟着入了秦国学宫。

于冥冥之中,李斯可以感觉到这是他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来解释,但是李斯就是知道从那一瞬间开始,他的道路就有了改变。

而第二次改变,可能是他被自家这位小师兄带去了蜀郡。

和一心想要学成后回到韩国的韩非不同,李斯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好了自己的目标——那便是尽可能地往上爬,因此对于留在蜀郡为官,李斯甘之如饴。

蜀郡的生活很苦,和开放又先进的咸阳全然不同,闭塞的环境以及极其糟糕的教育情况使得大部分蜀郡人甚至难以和他们沟通,而物资也很难运入,除了当地的农产极为丰富,甚至可以吃大米吃到饱之外,其艰难简直是他们这些咸阳学子难以想象的。

但同时,蜀郡的人天生便带有着一股子往上走、向外走的冲劲,这股子冲劲使得他们不像那些躲在山林中的楚国蛮族一样不愿意学习新生的事物。

他们非常乐意去学习,而且并不蠢笨。最初的几年是真的辛苦,但是好在他们的辛苦并不曾白费,眼看着蜀郡一点点有了改变,多了农田,多了猪圈,多了染房,多了学堂,也多了存款。

从南边来的商人带来的商道通畅的消息更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虽然南边诸国还在战乱之中,但他们非常乐意用各种物资来交换蜀地精美的布匹,棉花和绿豆以及品种更好的稻米接连传入,一同传入的还有大量带有异域风情的金饰和宝石。

经过打探,他们得知南边的国家土壤非常肥沃,肥沃到根本没有必要去耕种就能得到收获的程度,正因为此,即便他们在战争中,却还是可以提供大量的粮食。

和他们接触的这一支部落对铜器需求非常大,他们对秦国的铜制农具也非常感兴趣,在得到批准后,蜀郡便和他们交换了一批粮种。

现在这些产量颗粒更大的谷种已经在秦国靠南的部分地区开始试种植,只可惜此稻产量虽高,却不耐寒,因此秦国大部分地区都无法种植。但有秦王一声令下,擅农者均入蜀,他们想要尽可能培育出集秦稻和南稻二者优势的稻谷,随后予以推广。

从李斯入蜀时,到他出蜀时不过几年,蜀郡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金牛道险要处修建的剑门关依山而建,镇守住秦国最重要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