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战国风云(35)(第3/4页)

恰巧吕安在此,也免去了引荐。

哪知他刚表露身份,问荀卿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向自己提,就看到这位比自己年轻一些的儒生摇了摇头“在下没有什么谏言。”

哦哟!这倒是稀奇了。

嬴稷见过各式各样的大家,每个到了他面前皆是滔滔不绝,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一个对他说自己没话说的。

他倾身向前,道“那若是寡人一定要先生提出谏言呢?”

荀卿不慌不忙揖道:“况抵秦后不过月余,对秦国了解不深,此时大王若是想要况谏言,吾之看法十之八九有误。”

“大王觉得况才学庸庸是小,若真是采纳了况之错谏,扰乱了秦国朝纲事大。”

这一句话说得极为不客气,差不多就是指着秦王说:你丫要是一定让我说,我一定会把你忽悠瘸了。

嬴稷闻言却哈哈大笑,他一振袖,对荀卿也回了个平礼:“既如此,寡人便请先生在我秦国多留一段时间,好好看看我这八百里秦川,届时寡人再来听先生圣言。”

说罢他也不等荀卿谦虚推辞,又道“不过先生倒是可以先为咱解一惑,先生方才所说的聪明人最可怕的是什么?寡人方才听到一半,心里头正痒嗖嗖的。”

这位倒是真的一点都不打算隐藏自己方才偷听的事实了!秦王嬴稷,果真是如传闻中一样,是一个极其不讲究的人。

荀卿心中思绪浮动,面上却极为沉稳,他微笑着看向了稍次一步,明明正是孩儿多动的年纪,却一直安静坐着听大人说话的小郎君,但只轻轻扫了一眼他就收回了视线含笑道:“聪明人最怕的,自然是他有一天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那么聪明。”

嬴稷将这句话在嘴巴里咀嚼了下,哈哈一笑,“先生这说法倒是有些意思,只可惜寡人向来自觉自己愚笨不堪,倒是不能体会先生的深意了。”他又转头看向吕安,“小郎君,寡人方才听闻,你于治水之事有些兴趣?”

话题突然被转到自己身上,吕安有些措手不及,但他还是沉稳回道:“小子于治水一道并无天分,只是安心认识了一志同道合之人,安有些好奇他能否成功,故而多关注了些。”

吕安顺便还将隔壁不知情的李冰提溜了出来“此人便在隔壁,大王若是有兴趣,不妨一见?”

嬴稷似笑非笑得看了他一眼,将小孩的心思全都看在眼里“那便请安小郎君替寡人引荐一下你那位友人了。”

李冰对于吕小安去而复返有些意外,他放下手中杂物前去迎接,随后便见到吕安带来的一老一少。

这……吕小郎不是去隔壁见荀先生了吗?怎么突然携客而来?

李冰有些困惑,吕安向他介绍说这位老先生是对于他们治水事业有些兴趣的人,他便以为是吕安请来的高人共同来商讨,他现在的想法不过是不成熟的设想,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嬴稷见他搬出了沙盘捏沙展示,山川河脉尽是信手拈来,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安静得听着这个年轻人的设想,又偶尔在关键处问了几句,观其已有对策便微微点了点头。

嬴稷的模样足够唬人,威严又霸气,在李冰看来就是充满了专业领域的自信。就连他多听少说也成了高人的象征,他还带了一小娃来,看起来就和那种教授子孙辈技能的高深老者人设一模一样。加上嬴稷对于蜀郡情况非常清楚,几个问句均是切中要害,李冰对他的身份没有半点怀疑。

二人还颇有些相谈甚欢的味道,等将一大一小送走之后,被忽悠得找不到北的李冰一脸恍悟之感,觉得自己得到了点化灵感大爆发,于是他谢了下带人来的吕安就跑过去继续敲敲敲打打了。

……所以,秦王到底懂不懂水利?

知道真相的吕安满脑袋问号,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他觉得秦王问的问题都很基础啊,为什么李兄表现出的却是如闻圣言的模样?难道,难道是他功夫不到家所以领会不了其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