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战国风云(31)(第2/5页)

皇宫用水有专门的蓄水池,但显然这个蓄水池不可能让他们用以农田浇灌,而现在再造一个蓄水池也是不可能的事,等蓄水池造完了,春耕也早就过了。

尽管秦王没有给他定死任务完成的时间,但作为一个臣子必须要能够阅读领导的心思,不能猜到十分,也要竭力猜到七八分。

秦王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自然是粮食。除了粮食之外可能他还想要以帝王耕地的行为作为表率,鼓励民间多耕多种。为此他特地让出了秦王宫北部的大片腹地让人种地,那吕不韦若是说:陛下您等我一下,这里基础太差我们需要点时间,今年就算了,我们争取明年,秦王会接受吗?

当然不会。

而吕不韦被秦王看中的是什么?自然就是他家刚刚捣鼓出来的水车。

秦王正是看中了这个水车有将水抽上来的作用,所以想要用它将咸阳原下方泾河水抽上来进行灌溉。

这个想法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行得通的,至于如何让它在实际上行得通就要看吕不韦的了。

吕不韦先是请了工匠来进行测量,最后得出的消息不太妙。按照工匠的意思是如果考虑到咸阳原的高度,那么得在半坡若干处地方搭建出一个蓄水台,然后将水一层层送上来。

这个想法也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但实际上糟糕透了。

别的不说,就说靠近泾河那一边坡道陡峭,要用水车将水层层传递也就意味着每次灌溉都要有人下去在半山坡进行蹬踩,人在半山坡走动已经很难了,现在还要在上头跑步,一个不好这一块都要塌陷下去。

当然也不是没有别的加固办法,但是这项工程之巨大还不如挖一个人工的蓄水池来得安全可靠呢。

问了一圈之后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吕不韦就只能将儿子带了过来。吕小安刚一落地就和被放出栅栏的小牛犊一样,极其兴奋地在地上跑来跑去,还拉着他凑过去看了泾河渭河交接之处泾渭分明的奇观。

等小孩终于安静下来,吕不韦再带他去看了目前圈定的种植地区的情况以及高低落差。从咸阳原的平原地带到下方的泾河足有百米,这个高度想要用水车将水提上来依照如今的情况绝对办不到。

吕安毫不犹豫地否决了之前的一切计划,但是在半山腰蓄水的想法他倒是觉得可以有。

小孩捏着毛笔,在羊皮纸上画出了一个圆滚滚的……嗯,轮子,然后开始在边上填上各种元素,吕不韦看着这个古怪的画作沉默了好半晌,最后叫来了工匠。

吕安计划是,借用泾河稳定的水流量先制造一个水车将水位尽可能地抬高到一定程度,然后在那里积蓄起来一部分,然后利用咸阳原的风力,制造风车从这个高度进行抽水,如果到时候落差太大抽不上来,那就再造一个台阶,使用两个风车一个水车或者更多。

当然,为了避免松软的黄土无法承受水压,每个蓄水池的水量都不会太大,但好处在于这样的操作系统是日夜不停地进行抽水并且将之输送到田间,到时候田地在开垦的时候只要稍稍带有些坡度让水流可以从北向南流通,那么基本就可以免去人工灌溉的需要。

而使用风车的好处就在于,它的把控是在咸阳原上方,如果遇到雨季或者收获期不需要水源灌溉的话,只要将最上方的风车拦住不让它转就可以了。

为了进行实地考察,吕不韦一行人泛舟泾河之上数次,又请来了善于观察水文之人为他们测量了泾河的最高、最低水位所在。

匠人们依此制作出了小号的木质概念模型并且实验成功。在得到特批后,这项大秦国……不,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次提水灌田活动迈出了第一步。

写《工程计划风险评估表》。

这他娘的是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