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帝国裂变(45)(第2/6页)

没错,刘彻这次将以太子的身份来参加小国王的昏礼啦。这倒不是夏安然邀请的,而是小殿下在景帝面前撒娇打滚换来的。

此时昏礼尚未脱离周礼桎梏,整个过程都非常低调且不受重视,即便是藩王昏礼仪式也极为简单,更没有什么广发邀请函的说法,所以夏安然定下结婚的日子之后也就是向京城申报一下,哪里想到刘彻一听到消息立刻表示要来参加。

夏安然在某一天接到消息的时候震惊坏了,当看到有些小骄傲又有些兴奋的弟弟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想要先亲一口然后打他屁股。

刘彻的太子之位坐得并不安稳,在夏安然归国以后,刘彻断断续续单独监国数次,周亚夫卸任之后新任丞相是卫绾,这位丞相和周亚夫完全是两个性格,极为低调婉转,刘彻和他相性很好。

小太子在独立监国时期表现得相当优秀,但是这种优秀无疑也戳了有心人士的眼。

夏安然刚刚离京后不久,长安城内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刺杀事件,朝中不少曾经夸赞过太子的臣子被刺伤,伤势最重的是袁盎。

这位曾经和夏安然有一面之缘的太常是在离家门口四五步的地方被刺的。这一日袁盎恰巧有约,踩着宵禁的点回家,此时已经夜深人静,他被人用布条封住嘴巴又捆住双手无法呼救。

如果不是有其妻派人出门看看,那么袁盎被发现就会是巡夜的时候或者第二天清晨,按照他的流血量根本等不到那么久。

暗杀者是想要他眼睁睁看着希望就在眼前却被磨灭,手段实在残忍。

袁盎出事令景帝勃然大怒,他先是派了太医前去全力救治,其次封锁长安城,全城搜捕。门牌、路名以及户籍重新整理后的优点便在于此,小吏带着街卒里长一家家去找,但凡不是本家人家全数拘留,然后一一核查,没用几日就将刺客全数逮捕。

那些刺客口口声声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但刀锋所向全是梁王。

而袁盎此前并不曾夸奖刘彻,但他之前不止一次对着景帝和窦太后谏言梁王不可为太子,这也是被刺的合理理由。

因为这事,后宫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窦太后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事是梁王所为,她坚称这是陷害,并且在后来几次三番以死相逼,不让景帝彻查此事,最后是梁王自己主动到了京城来配合调查,这事才落幕。

中尉府还是和历史上一样住进去了一位藩王,只不过这位藩王比起历史上的废太子刘荣来说运气可好了不少。刘武是窦太后的心头肉,就差没一日三次派人问询他过得可还安好了。

景帝虽然将刘武拘着却并未派人审判,相反对待这个弟弟也可以说是有求必应,除了没有自由之外,小日子过得还挺美。

本来这种案件审理起来还挺快的,毕竟人证物证都在,偏偏去年正好大旱,景帝忙得不可开交,一时半会间没时间处理弟弟,这一拖就拖到了今年。

刘彻对于这件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派人刺杀大臣这事不是皇叔做的。”

他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感情因素蒙蔽了双眼,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刘彻对兄长解释道:“这些人都是皇叔的门客,但是自从皇叔频繁忙于出使匈奴之事后他就很少同他们在一起,彼此之间也并不很亲近。皇叔说他曾经确实有所抱怨,但他不记得有对这几人说过,而且那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没理由当时不来报恩现在来。”

“最重要的是,袁太常谏言一事已经是好多年前。皇叔的性格我们也知道,他性子急,但忘事也快,之前还同彻儿说下一次他不想出使匈奴而是想要出征匈奴。”刘彻沉吟了下,道,“我觉得皇叔不是一个能在当时忍下袁盎,在后头报复的人。”

简单的说,就是刘彻觉得他叔叔头脑简单又是直线思维,君子报仇十年后这事根本就不是他能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