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帝国裂变(20)(第4/6页)

他将目光转向站在后方的太史令,后者得到他的允许,站出来解星。根据星星划过天际角度、方向、时间,青年判定未来两年内中山国东北的位置一定会起灾祸,而且是兵祸。

“东北?”夏安然都不需要回想,就知道那是哪里。

那正是窦皖去的渔阳郡。

夏安然下意识地摸向了腰间的挂件,他一边提醒自己这是封建迷信糟粕,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需要尊重本时代特色,一时之间颇有些内心纠结。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忽而起身从后头书架上取下了一个文件夹,他从里面抽出了几张纸,递给了站在身侧的内侍,让内侍传下去。

他垂目等三人都看完了,缓缓说道:“这本是我五年后的计划,现下看来,还是当提前。”

“将军械、武备的发展提上前来。”小国王轻声说,“今岁代郡汉匈贸易,中山国的货物调整一下,以出口不利储存的非战备物资为主,这事我会同少府说。”

“丞相,今岁再盖一个粮仓,等过几日我同二兄也说一下,从河间国那边再采购一批粟麦和盐,今岁国内调整一下生产结构,以粮草军械为主。”

“喏。”郅都应道,“殿下,城防一事……”

“嗯……我知道。”夏安然只寻思片刻,就有了主意,“我阿兄那边有铁矿,到时候我同赵国下订单,让他们代为生产锁子甲。”

“殿下!”闻言,三个臣子同时惊呼,语气中均有不赞成的意思。

锁子甲的制作过程和成品都是中山国的最高机密,而如果要向赵国订购锁子甲,就势必要将锻造技术教给赵国。

虽然赵国国主是自家殿下的亲兄,但是这种东西无论传给谁,对中山国来说都意味着技术不再是垄断。

事实上若干年以前他们还动过拿锁子甲出去卖的念头呢。在皮甲为主流甲胄的当下,这种轻巧、透气又带有更为优秀防御效果的甲胄理当非常有市场。别的不说,夏安然原来主要猫准的他五哥刘非一定抗拒不了锁子甲的诱惑。

夏安然见他们这番表情笑着摇摇头,“无妨,锁子甲说白了不过是铁丝的锻造技术罢了,总体来说并无太大的科技量,而且这东西造起来太耗时,有这个时间不若多锻造几把刀。”

将低层次繁琐的工作外包到劳动力廉价原材料低廉地区,这种行为是黑心资本家没错了。

夏安然轻咳了一声,又道:“中山国日后锻造的重点和训练重点都放在刀弩上,弓箭暂时放一下。”

关于这个决定,三人都没什么意见。

和弩机相比,弓箭无论是其本身的打磨时间,还是弓箭手的培训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间充裕时候还无妨,譬如此前因为中山国有个李当户,他承袭李广的射箭功夫,在这方面带起小年轻还是很给力的,如果比射箭功夫的话,中山国的年轻人绝对能碾压大部分封国人群。

但是如果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的话,那么继续培训弓箭手就过于浪费时间了。从秦朝以后,弩机就逐渐走向了远程武器的战场,并且在其中占据了不小的比重,就是因为弩手的培训时间短,新人随时可以上岗。

而且弩机有一个弓箭绝对没有的优势,那就是箭矢的远近距离不受操纵者的影响。

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是刚刚上战场全身打了鸡血,还是已经累到快要吐血,在将弦扣到机括上以后,这支箭就能按照它在被设计之初就设定好的初始速度被射出。

而弓箭手则相反,弓箭的射程必定随着人类体力消耗的加剧而缩短。

这一点,弩在守城上就极有优势,因为守城本身就是疲劳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攻城的军队通常会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但同时他们也会频繁地骚扰,譬如做出大半夜忽然开始闹腾这种缺德事来使得守军精神和肉体都无法休息,从而达到降低其战斗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