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汉华章(40)(第3/6页)

给夏安然的那一封,刘启先解释了一下关于铜矿的事,也算是为袁盎解围,然后就着重询问了儿砸最近身体健康否,可有遇到问题否?如果有,老爹不介意给你解决,特别慈父。

给刘彘的则更是零碎,从吃了什么到长高了没重了没,有没有想阿父啊?言辞更十分轻松,就和普通的老父亲似的。

……他爹不会是吃错药了吧?夏安然有些晕乎,最后只能归功于老爹心情太好的缘故。

老父亲来信总不能不回,夏安然现在就拉着还不识字的弟弟给他们的老爹写回信呢。弟弟说一句他写一句,小少年的童言童语特别可爱,他还给自己久未逢面的亲爹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几只鸭鸭朋友,也不管他给鸭取名将军军衔会给他老爹带来怎样的心灵震撼。

然后刘彘小朋友在夏安然的怂恿之下,抓着毛笔让哥哥带着他在纸张上画了火柴人简笔画。

既然名为彘儿的一家,当然少不了鸭子们,就在代表刘彘的火柴人下头还画了一大三小的小圆圈,那就是小鸭子,夏安然的火柴人下头也画了一个圆圈,那是多多。

这份满载刘小猪的记忆和爱的画作被夏安然套了三四层蜡纸防水防污快马送去了长安。

先不提刘启看到儿子的大作之后是怎样的心情,几日后,夏安然便等来了代郡前来交接广昌县事务的官员。

对于从他们手里挖地的中山国国主,这个官员表现出极其耿直的不快之情,但是夏安然完全不在意。

他心情飞扬到都想要吹口哨啦!=w=

此时,小国王的全副心思都被铜矿勾去了心神,第一车铜矿运抵卢奴的时候他还亲自去看了热闹。

然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围观群众的神态都有些复杂,不是说欢喜与否,而是有些……凝重?

这样的态度引起了他的注意,夏安然直觉其中一定有问题。

小少年换了一身更朴素些的衣裳,然后也没带弟弟就独子溜了出去。他坐在了消息最流通的茶馆里头听了一下午,再回去后心情便不复之前的欢快了。

民众们既期待,又有些恐慌。

期待小国王在得了巨大的收益后能减轻民众压力,但是也恐慌于富余的铜钱冲击他们的生活。

无论在哪个时代,允许民间造币的最终结果都是劣币驱逐良币,而受到创伤最重的也永远是底层劳动人民

中山国由于本身是隶属中央管控的各大郡县挖出来组成的一个藩王国,现在使用的货币是大汉的官方货币,重量材质均是符合标准并不缺斤少两。

景帝年间使用的是半两钱为主,当然,名字叫半两,实际上它是四铢重,比武帝改制后的西汉五铢轻了一点,但都不如它们名字所代表的含义重,半两实际上应当是十二铢。

这是文帝在位时便开始推行的货币,在货币一道上,刚即位没多久的景帝还来不及修改。又因为文帝期间诸侯国造币频繁,汉半两的运转量已经足够,他又没收了邓通的钱款,自然也不急这事。

自汉代立国以来,因为家里有矿,靠着制币变成大财主者数不胜数。

比如邓通,这位文帝的男宠便是因为得了一座铜山,别的什么都不做,就靠着印钱便富可敌国。

比如吴王刘濞,这位是富到属国百姓全部可以享受免税。刘濞本身从造币、商业、铁器、盐业售卖等方面获得的利润已经足够大,不需要再占百姓们这点小利。故而吴地的百姓非常爱戴他,刘濞兵败后百姓们也依然全力支持他。

但值得说道的一点便是,他们是受到官方允许铸币的,这两人造出的钱全不参假,质量非常可观,甚至于邓通半两的重量还要稍多一些,据说是邓通的家人感怀于文帝的恩情,所以其父兄均表示钱币绝不能参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