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汉华章(29)(第2/6页)

在他的印象里,万历皇帝有一件缂丝龙袍,整整制造了十五年,后世的文物管理人员想要找能够复刻这间龙袍的民间匠人走遍了整个中国方才找到一位大师。

而到了清朝,江南的丝织业彻底被绑上了皇家的大船,最鼎盛之时有将近十万人从事织造业,靠着丝织品,江南差点便兴起资本主义商业的萌芽,可见其利润之大。

和制造瓷器一样,夏安然把这项技术提前捣鼓出来的目的都是为了倾销给匈奴人。

中行悦眼光毒辣,人也不好对付,一个瓷器可能并不足以能够吸引人,而且瓷器起初想要打入匈奴市场有些难,毕竟瓷器体量巨大,不方便走私。

而丝织品便不是如此。

它轻薄、可折叠、昂贵的特点注定了它是走私商人最爱的货品。即便是匈奴官方禁止匈奴本部穿着丝绸的情况下,丝绸的走私贸易从未停止过。

何况单纯就服装角度而言,丝织品的确比不上兽皮的硬度,丝织品最多也就是穿起来比较舒服,但是加上缂丝呢?

又或者加上织锦呢?织锦比起缂丝来说,它的的制作方法要简单许多,成品也要更为快速,适合大批量制造。

如果用这些丝织品制造成衣服会引起匈奴的警惕,那就先做小的装饰品。

在这个纸张都没有开始普及的年代,大家用来扇风多半用的是羽毛扇,要到东汉时期才开始渐渐出现团扇的雏形。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精巧美丽,有几个女郎能够抵得住?

便是现代的女性们在拥有电风扇的便捷之后偶尔经过刺绣店铺后也会忍不住买两把精美的团扇。

用姑娘们的话来说,她们扇的不是风,是仪式感。

若说扇子还有季节局限性,那还可以用来做发带、披肩、小丝巾。

对于来自现代的夏安然来说,虽然他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女生会有那么多地方可以装饰、可以买买买的地方,但现在这些对他来说都是灵感来源。

感谢某宝的商人们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

而最重要的是,单单是丝绸就能赢得外邦为之疯狂,如果加上带上精美的花纹的丝绸呢。

诸多外邦已经被匈奴打得没了脾气。现如今,匈奴可以说是整个一个东亚地区最为强大的势力团体,之所以不能用国度这个词汇,是因为匈奴并没有立国。

严格来说,他们是一个由各个部落汇集而成挂着匈奴旗号的部落联盟。

只要是联盟,就有各个击破的余地。

财帛,利益,均能煽动人心。

忠诚的人值得敬佩,是因为其能够在利益的引诱下还能够维持本心的人实在太少。

而忠诚,恰恰是匈奴人最不需要的东西。

茫茫大草原上,匈奴人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活着和强大服务。只要是活着,他们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结盟也好,背叛也罢,背后捅刀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

以利益作为推手,一点一点地以物质腐化他们,同时买来匈奴的奴隶,让这些最憎恨匈奴的人充实边关。

匈奴和大汉之间,会有十来年的和平时期。

十年,已经足够让一个势力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由盛转衰了。

而一旦匈奴王庭开始衰落,都不需要大汉出手,匈奴人的慕强效应便会使得匈奴人开始内乱,一直到选出一个新的头领为止。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大汉必须出口相当数量的各种制品,这就势必造成织布、织锦、缂丝、绣花等行为从女子们闲暇时补贴家用的地位,转换为主要职业。

西汉年间,整个国家的作风都是偏向于节约朴素。这一来是因为物资匮乏,二来亦是因为皇室带头。

事实上,即便是作为皇子的刘小胜,他也有许多衣服就是他的母亲亲自织布扎染后制成的。而在如今,妇女也是家庭农活的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