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和亲(第2/4页)

秦诺顺理成章去了他右相的职务,调整了五城兵马司的任职,却依然保留着大将军衔,而霹雳营的兵权,在三思之后,他也没有收回。

不仅是为了安抚裴氏一脉的官员,更因为,秦诺预感,这几年可能战事连绵,他不想在军中改革太大,导致军心不稳。

此外秦诺调动了一些人事安排,压制了裴氏一脉的权柄,但整体上而言,还是采取了宽宏的处置方式。甚至对新任兵部尚书卓新武,虽然被弹劾地灰头土脸,秦诺在下旨斥责之后,也并未将其调离。

秦诺其实动过脑筋,想要由詹子平接手兵部尚书的位置,然后将辟东营交给方源。但詹子平上表请辞,态度坚定。无功不受禄。在他看来,能攻陷建邺,并非他指挥得当,而是因为格物司的新武器,所以不能接受如此越级的晋封。

秦诺明白他的个性,思忖之后,只让他兼领了兵部左侍郎的职务,辟东营的兵权也并未改变。

建邺一战,论功行赏依然是朝野注目的焦点。

詹子平作为第二个攻陷建邺的将领,还有康城一战中贾辟、霍飞茂等人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大周对军功的赏赐从来丰厚,封侯得爵,不在话下。

同时开展的还有之前南军战败的惩罚,朝野上下这几日为两件大事不知打了多少口水官司。

秦诺对这些并没有太关注,他目前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朔的动向上。

“如今却是不是开战的最佳时机。”裴翎坦然说着。

秦诺明白,之前早朝之上,群臣的意见是合理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是好时机。甚至连秦诺本人,都没有做好这么快跟北朔兵戎相见的准备。

“北朔穆氏皇族与突毕族之间,这些年隐有不合的迹象,若是斡旋得当,确实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裴翎继续说道。

秦诺登基之后,也对北朔的风土文化恶补了不少。

北朔算是多部族联合的政权,组成这个庞然大物的有数百个部族。其中,少的七八万人,多的几百万人。为首的最强大的部族原本有十几个,轮流竞逐着盟主的地位。直到数十年前,穆氏一族出了个了不得的英雄人物,打得众多部族落花流水,跪地求饶。最终在中央效仿中原,建国称帝,成为了万世传承的皇族。

最早建国的时候,除了穆氏之外,还有五大部族存在,各自拥兵几十万,这些部族因为及时投效,或者跟穆氏本来就是盟友姻亲,皇族也不好将他们赶尽杀绝,赐予了类似裂土封王一样的地位。

不过这些年里,穆氏用各种手法,不断削弱地方部族的权利,加强中央集权,昔日风光无限的五大部族,大多数都灭亡或者沦为中小部族了。如今还能割据一方的,只剩下两个,东头的突毕族和西边的飞卢族,其余原本就弱小的部族就更不用说了,日日仰望着皇族的恩德过日子。

突毕族与穆氏皇族关系亲厚,早年的几位皇后都是突毕族所出,双方血脉密不可分。但近年来也不知是否巧合,入宫的突毕族皇后或者妃嫔都不太得宠,子嗣也很少。包括如今北朔皇帝的原配皇后,入宫十年直至病逝都无所出。北朔如今的太子,是皇帝的继后所出,她是穆氏王庭重臣之女,深得皇帝的宠爱,不过也在数年前病逝了。

突毕族的领地在北朔最东头,好几个大城都靠海,族中百姓不仅擅长骑马打猎,还擅长捕鱼,为了靖平海上的盗匪,配着一支水师队伍,可惜装备简陋,连大周都远远不及,更别说跟南陈相比了。

也正是如此突毕族才会觊觎南陈的水师战船。

“裴卿认为,所谓斡旋,应该如何着手呢?”

裴翎略一沉吟,说道:“突毕族攻打昌龙观的行为,穆氏皇族未必乐见。这些年来,穆氏一族使用各种手段,聚拢权利,削弱地方部族的力量。突毕族占据北朔东部的入海口,不仅有肥美的草场,还有广阔的海洋,实力强盛,民生富裕,这些年北朔穆氏一直虎视眈眈,双方之间已有不合的迹象。突毕族的攻略行为,也许正是一种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