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当时不是错,好花月,合受天公妒(第3/12页)



  所有的人都在往前走,朝堂上的臣子们日日记挂的皇帝是刘询,百姓们知道的天子是刘询,宫中的宦官、宫女想要讨好的人是刘询,霍光要斗的人是刘询。所有的人都早忘记了。喜欢他的人,讨好他的人,甚至包括忌惮、痛恨过他的人,都已经渐渐将他忘记。

  他的身影在流逝的时光中,一日日消淡,直到最后,变成了史书中几笔淡淡的墨痕,夹在~堆丰功伟业的皇帝中,毫不引人注目。

  唯有她清醒,时光流逝中,一切没有变淡,反倒更加分明。她在清醒中,变得十分不合时宜。每个人都希望能追逐着他们想要的,迅疾地往前走,可她却在不停地提醒着他们,不许遗忘!不许遗忘!他曾在金銮殿上坐过,他曾在神明台上笑过,他曾那么努力地想让你们过得更好,你们不可以忘记……

  是不是因为前方已经没有她想要的了?所以当人人追逐着向前去时,她却只想站在原地?

  曾告诉过自己要坚强,曾告诉过自己不哭,可是泪珠丝毫不受控制地落下。

  陵哥哥,我想你!我很想、很想你!我知道你想我坚强,我会的,我会的……

  心里一遍遍许着诺言,眼泪却是越流越急。

  院中,竹林掩映下,孟珏静静而站,身影凝固得如同嵌入了黑夜。

  她窗前的烛火清晰可见,只要再走几步,他就可以跨入屋中,与她共坐,同剪夜烛,可这几步却成了天堑。

  她的每一滴泪,都打在了他心头,他却只能站在远处,若无其事地静看。

  她一面哭着,一面查看着刘弗陵的遗物,一卷画、一件衣袍、一方印章,她都能看半晌。

  很久后,她吹熄了灯,掩上了窗,将他关在了她的世界外面。漫漫黑夜,只余他一人痴立在她的窗外。

  夜,很安静,静得能听到露珠滴落竹叶的声音。

  天上的星一闪一闪,似乎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一个人独立于夜露中。

  清晨,当金色的阳光投在窗户上时,鸟儿的唧唧喳喳声也响了起来。

  三月抱着两卷书,走进了竹轩。

  云歌正在梳头,见到她,指了指书架,示意她把书放过去。三月已经习惯她的冷淡,心情丝毫不受影响,笑眯眯地说:“公子本来昨天就让我把这两卷书拿给你,我听丫头说你出门了,就没有过来。公子说他这两天恐怕会在宫里待到很晚,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就先记下,过两天一块儿解答。”

  云歌淡淡地“嗯”了一声。

  三月放下书后,看到一旁的案上摊着一幅卷轴,上面画了不少的花样。她笑着凑过去看,每朵花的旁边,还写着一排排的小字,三月正要细读。云歌瞥到,神色立变,扔下梳子,就去抢画,几下就把卷轴合上:“你若没事就回去吧!”

  三月无趣,一面往外走,一面嘀咕:“不就是几朵花吗?人家又不是没见过,那次我和公子去爬山时,还见到过一大片……”

  “站住!”

  三月停住脚步,不解地回头。

  “你见过的是哪种花?”

  云歌说话的语气尖锐犀利,三月心中很不舒服,可想到她救过孟珏,再多的不舒服也只能压下去,回道:“就是那种像钟一样的花,颜色可好看了,像落霞一样绚烂,我问公子,公子说他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云歌的脸色发白:“你在哪里见过?”

  “嗯……”三月想了会儿说,“长安城外的一座山上,好大好大一片,美丽得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