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3/4页)

突然而去的赵守春市长,为自己立的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碑呢?

站在窗前,程一路感到一种沉重。城市不比乡村,在乡村上,到了春天,万物萌发,到处是一种新生的喜悦。而城市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房子还是房子,依然冰冷的;街道还是街道,依然嘈杂的;天天见到的,还是那些人,天天处理的,也还是那些事;日子也就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了。这让程一路想起有一次他和北京的几个战友喝酒。大家谈到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程一路说对于他,有两段人生最有价值:一段是在部队,一段是在刚转业回来的头两年。那时,无论如何,做了些自己愿意做的事,说了些自己想说的话。人生因此充实而富有成就。其余的时光,特别是这些年,虽然也做了些事,也说了些话,可是真正有意义的并不多。官场上的事和话,如果采用挤压的方式,认真而严肃地压一压,可能剩下的就只有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泡沫太多,水份太多,这样的人生,怎么会有强烈的成就意识呢?

毕天成秘书长推门进来,看着程一路副书记的样子,笑道:“程书记正在深思呢?”

“哪里。只不过稍稍真空了一下。”‘真空’是指头脑空白的意思。

“书记哪能真空?要是程书记都真空,下一步我们南州的市政府工作不也就真空了?”毕天成说着,望着程一路。

程一路虽然听出了他的话中有话,却一笑,“心理学上说,人要有真空期。这也是一种排空期。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嘛。”

“这是有道理。也是一种新的工作法啊!”毕天成将手中的一份明传递过来,“程书记您先看看,然后我再给齐鸣书记看。”

程一路一看,是省委考察组确定到南州进行人事考察的通知。带队的是省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邹学农。他把明传又还给毕天成,说:“请齐鸣书记定吧。再给组织部海峰部长阅。”

毕天成说了声好,转身要走,又退了回来,“程书记啊,我上次跟您汇报的那事……”

程一路想起来了,上次毕天成曾说过,他老家有个侄子,现在是仁义的一个乡镇的书记,想再往上挪一点。这事程一路心里一直记着,只是觉得机会还不太好。另外,对这个人,他也还没了解。

“啊,我记得。你也跟齐鸣同志汇报下吧。”程一路道。

“那就谢谢一路书记了。”毕天成出去后,程一路想,本来依毕天成市委常委、秘书长的身份,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毕天成有毕天成的想法,一来他到南州时间不长;二来,这事先走一下分管书记,也符合程序。毕天成是个办事光滑的人,这从他当秘书长这么长时间看来,他是很有内涵的,也是很会把握分寸的。

秘书长不好当,从秘书长过来的程一路副书记,自然知道。因此,潜意识里,他总是倾向和理解秘书长的。

省委的考察,每年一次。但这次与往年不同,马上就要开始省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了。这次考察,暗地里,其实是对一些领导干部的重点考察,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南州本来可能涉及到的是齐鸣、赵守春,当然也可能涉及到程一路和王进。现在,赵守春突然走了,齐鸣的命运关键是看省里领导。接下来,最与考察相关的人员,就是程一路和王进。如果齐鸣真的如愿,能到省里,南州的书记应该是外调;而市长不出意外的话,则应是从南州本身产生。一个地级市,不可能同时从外面调进来书记和市长的,这不利于工作,也不利于当地干部的培养和成长。南州现在班子中,程一路资历算是最老的,虽然年龄并不是最大。王进是个新生的力量,有省级老干部岳父的背景,又有省委办公厅主任的工作经历,也不可小觑。而且,人事上的事,也不能单纯的论资排辈。这里面的变数,绝对是胜过一般性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