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4/5页)

组织部将有关人事的安排进行了通报,这次安排的干部一共有十一名。其中正职一位,市建设局局长;其余都是副职,而且副职中大都是市直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或者业务型单位。组织部每次安排人事,其实也是有技巧的。有好位子时,必须有一般的位子相搭配。都是好位子,竞争就大,矛盾就多。搭配了,多少也是个职位,常委们提前打招呼的,能解决就尽量去解决。比如这次市人防办的副主任,就是张宜学部长提名的。人选是他的外侄子。人防办单位不大,所以通过应该不会有问题。还有湖东经济开发区的副主任,是政协主席马良的弟弟。下面的事,也不会出什么纰漏。程一路没有提名。这两年来,他虽然分管组织,但坚持不提名干部。唯一提名的,是马洪涛。其实还是附和着赵守春市长提名的。自己不提名,常委会上说话就有底气。一个分管组织的干部有底气,多少能对一个地方用人,取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刘海峰部长就相关人选作了补充说明,这里面重点就提到了拟任建设局长人选刘光明:"刘光明同志担任过多年的基层领导干部,去年调任建设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后,工作成效明显;特别是张风出事后,刘光明同志主持建设局工作,整个建设工作扭转了被动局面,正在向良性循环过渡。该同志年龄轻,党性观念强,业务精,思想品德良好,是建设局长的合适人选。"

合适人选?程一路听着,心里不禁打了个"?"。

刘光明的事,常委会前的书记会上,齐鸣同志只是稍稍说了一下。程一路提到这个同志虽然工作不错,但是据反映,在班子的团结和民主上,还有不少负面的不足。建议暂时继续由刘光明来主持建设局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行考虑。应该说,程一路这个建议,已经是充分顾及到齐鸣的面子了。三个人的书记会,因为赵守春的突然离去,变成了两个人的。程一路再不发表意见,就成了"一言堂"了。齐鸣也同意,让组织部继续考察。

可是,怎么现在又拿出来了呢?

南州政坛的局面,从方良华事件后,逐渐趋向了缓和。虽然齐鸣和赵守春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矛盾,但是不明显。常委基本上都换了,老班子中的一些问题,被慢慢消化了。副书记职位的减少,也在客观了减少了矛盾。市委班子矛盾小了,涉及到市直,涉及到县一级,就更好办了。一个地方干部队伍的风气好坏,关键是市委,而市委班子的好坏,关键是班长。赵守春刚走,齐鸣就玩起了这一招。他是不是觉得没有了赵守春,在常委会上就没有人再能与他抗衡?或者就没有人再会对他的提议作出反击?

齐鸣错了。

程一路没有等其他人说话,就先说了:"今天是市委常委会,也是守春同志不幸去世后,我们召开的第一次专门的常委会。我觉得这次会议,既普通也意义重大。"他停了下,环视了下会场,王进正盯着他。"刚才,海峰同志对有在人事安排作了说明,我基本上没有意见。十一个职位,除建设局长外,我都同意。对于刘光明同志拟任建设局长,我不同意!"

张宜学手上的杯子盖,大概是没拿紧,或者是太滑了,掉到了桌上,然后沿着桌面旋转了好几圈才停下来。程一路也停了话头,等杯盖彻底地定了,程一路才道:"刘光明同志到建设局时间不长,才一年吧。建设局是个大摊子,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建设局是个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部门。谁去当建设局长?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高度的责任意识。我不是说刘光明同志没有,但是,还不够成熟。建设局的情况,很多同志都清楚,连续两任局长都出了事,而且都是经济问题。这令人深思让人痛心哪!放一个同志到这样重要的位置上来,严格些,慎重些,是对这个同志的爱护,也是对党的工作的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