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记(第3/12页)

“既然读了书,怎不进京去图个上进呢?”

“小生也想进京,只是寻亲未遇,流落于此!”

“哦!”那女子低吁了一声,眼底眉梢,顿时笼上一层同情与怜恤之色。正想再说什么,却从寺里匆匆的跑来了一个穿绿衣的丫环,梳着双髻。一面跑,一面喘吁吁的嚷着说:

“啊呀!小姐!你又到处乱逛了!让我找得好苦!老夫人在发脾气呢!赶快去吧,轿子都准备好了,要回府了呢!全家就等你一个!”

那女子来不及再顾他了,回头看了看那丫环,她仓促的对何梦白再抛下了一句:

“荷包留着,好歹去买件皮袄御御寒,天气冷得紧呢!留得青山在,才不怕没柴烧呀!”

说完,她不再管何梦白,就转过身子,跟在那丫环背后,匆匆忙忙的向闲云寺的方向跑去了。何梦白本能的再追了两步,举着那荷包儿喊:

“姑娘!姑娘!”

可是,那女子和那丫环,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只有梅影参差,花木扶疏,小径上,杳无人迹,而衣香犹存。梅花树后,晚霞已映红了天空。而闲云寺里,晚钟初响,钟声回荡在山谷中、小溪畔,敲破了黄昏,敲醒了那兀自拿着荷包发愣的人。

何梦白终于回过神来。低下了头,他开始审视着手里那个小荷包,大红锦缎做的,上面绣着一枝白梅花,绣工精细而纤巧,荷包口上系着红丝绦子,打着个梅花结。梅花!这女子和梅花何其有缘!他拈了拈那荷包,并不重,只是些碎银子而已。他又伫立了片刻,才忽然想起,应该知道一下那女子到底是谁才对。握着荷包,他迅速的奔向寺里,却只见人来人往,求签的求签,上香的上香,大殿、旁殿、偏殿……都找不着那女子和丫头的身影。那女子已经走了!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女子,一个与他毫无关联的女子,却留给了他一个荷包,一枝梅花,和一份莫知所以然的惆怅。

这晚,何梦白失眠了,辗转反侧,他只是不能入睡,眼前浮动的,全是那女子的形影。那样亭亭玉立在桥头上,那样手持白梅花,身披白斗篷,素雅,飘逸,如仙,如梦……他叹息了。那是谁家的女子呢?看那服装,看那丫环,必然是某个豪门中的千金小姐。想自己衣食不全,贫不聊生,纵有满腹诗书,又有何用?如果自己也是个大家公子,或者还有缘得识这位佳人。如今……罢,罢,想什么呢?梦什么呢?一个穷小子,是没有资格梦,也没有资格想的。

就这样,一点痴心,已然萦怀,何梦白通宵不寐。黎明的时候,他摆弄着那个小荷包,打开了结,里面有些碎银子,别无他物。他拨弄着,翻来覆去的看着那荷包,于是,忽然间,他在那荷包的衬里上,发现了刺绣着的三个字:“江冰梅”。江冰梅?这是那女子的名字吗?江冰梅?怪道她要在荷包上绣一枝梅花呢!他猛的醒悟了,是了,净修法师曾说过,江家的女眷要来上香,那么,这必然是江家的小姐了!江家!他知道这家庭,那江一尘老先主是个落第的举子,念过不少书,家道殷富,也做过几任小地方官,如今告老还乡,卜居在城中,宅第连云,奴婢成群。唉!偏偏是江家的小姐,他何梦白何其无缘!如果是个小户人家的女子,他还有可能攀附,如今……罢,罢,想什么呢?梦什么呢?

天亮了,晨钟敲亮了窗纸,何梦白无情无绪的起了床,满脑子充盈着的,仍然是那个苗条的影子,那窄窄的腰身,那怯怯的神态,和那冰雪般纯洁清新的面貌。把那绣荷包儿紧揣在贴身的衣袋里,他没有去买皮袄,他舍不得动用里面的银子,并非吝啬,而是因为这银子曾经玉人之手。早餐后,他坐在自己借住的那间简陋的斗室里,对着桌上铺着的画纸发愣,他该画画了,这是谋生的工具。画画!他脑中唯一的画面,只是那手持梅花,站在桥头的女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