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狗皮膏药(第2/3页)

不过后头种的果树,显然就没有第一个山头的好,老赵头忍不住感慨道:“还是这地儿最好,当年咱们父子俩一块儿开垦出来的,就是比你几个哥哥单独干的好,土地也肥沃,长出来的果子也好吃的很,就算不做蜜饯单单是果子都能赚大钱。”

可不是吗,这座山头可是用灵泉浇灌出来的,赵九福顺着老人的话说道:“可不是吗,爹干活的手艺就是比几位哥哥好。”

老赵头十分赞同,还说道:“也就是你大哥干活踏实一些,你二哥也就罢了,你三哥那个人我都懒得说他,左右阿昌也长大了,能顶事儿了,你四哥就是太懒。”

赵九福忍不住觉得好笑,他们家几个兄弟里头,要说懒的话真的一个都没有,即使是过日子有些糊涂的三哥,下地干活的时候也从未偷懒过。

没一会儿,被老赵头说懒的赵老四寻摸过来了,瞧他们还在山里头溜达,擦了擦额头的大汗说道:“爹,阿福,日头都上来了,咱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不然待会儿就热了。”

赵九福年轻力壮自然不会怕热,再说琼州府那边可热多了,赵老四寻过来不过是担心老赵头身体罢了,毕竟他们爹年纪可大了。

老赵头一边往下走,一边还嘴硬的说道:“这么点热怕什么,当年三伏天的时候爹还下地干活,不然怎么能把你们都拉扯长大。”

赵老四和赵九福相视一眼,纷纷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若不是爹的话,可没有儿子的现在,我们比起您来远远不如。”

老赵头被捧的高兴了,就逮着他们说古,偏偏两个年纪不小的儿子也极为配合,偶尔有村人看到了心中也羡慕的很,儿子出息自然好,这出息的儿子还格外孝顺那就分外好。

三个人溜溜达达的回到老赵家,却见门口那边十分热闹,自从严玉华让下人来先接待上门来的客人,这般的场景倒是十分少见了。

三人正好往回走,那边的人猛地回头发现了他们,忙不得的凑了过来,其中一个看着四五十岁的妇人连声说道:“这就是赵大人吧,哎呦喂,您这可是山窝窝里头的金凤凰,咱们陈家村走出来的文曲星,这一看啊就不是一般人。”

陈家村的人赵九福不说都认识,但这个年纪的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个妇人看着眼生,但口音确实是附近的人,赵九福也不回答,朝着身边的四哥看去。

赵老四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低声说道:“是二哥二闺女的婆婆,就住在隔壁镇上。”

老赵家的儿子多,女儿也不少,下一辈开始婚嫁的时候赵九福已经出息了,一个个婚嫁的水平便超过了老一辈一筹,就算是最差的赵顺德,妻子也是附近的富裕人家出生的。

邓氏向来不靠谱,又格外的重男轻女,赵老三和老陈氏都怕她把女儿卖了,所以三个女儿都是老陈氏相看的对象,嫁得都不算远,前两日赵九福都见过了。

到了赵老二这边,丁氏虽然有些不靠谱,但一向都十分疼爱女儿,她两个女儿的婚事老陈氏就没有插手,任由她自己去相看门户。

丁氏向来是眼高于顶的,耽误了两个女儿两年才把她们嫁出去,女婿的门户确实是不错,老大的女婿是镇上富户,比当年的丁家可富裕多了。

而老二的夫家约莫就是眼前这户了,按照丁氏的选人方式,这户人家也不应该太差。

仔细看这位妇人的打扮也能看得出来,她身上穿着绫罗绸缎,带着金钗,不远处还有送他们回来的马车,站在不远处的年轻男女大约就是赵牡丹和她的夫君了。

知道来人是谁,赵九福心中疑惑他们为什么在门口不进门,口中正要客气两句,却见老赵头脸色不大好的说了一句:“牡丹闺女怎么这会儿来了,不年不节的。”

那妇人却笑嘻嘻的说道:“瞧亲家公说的,这小叔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当侄女的还能不来见一见,再说了,她小叔还未见过侄女婿吧,耀祖,快来见见你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