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久别重逢(第2/4页)

赵九福露出拿她没办法的眼神,自己先回屋梳洗了一番,喝了好几口灵泉觉得身上的酒味淡了一些才出来,一出来就瞧见严玉华拿着一碗醒酒汤过来了:“夫君,先喝了醒酒汤吧,不然明日起来会头疼,那滋味可不好受。”

虽然觉得自己大约是不需要的,但赵九福也没辜负妻子的好意,他笑着一口干了,才说道:“幸亏我不爱喝酒,不然光是这醒酒汤的味道就够难喝的。”

他偶尔也喜欢小酌几杯,但喝的一般是系统出品,并且从来不会多喝,不得不说这个自制能力非凡,是他两辈子已经养成的习惯了。

严玉华听着觉得好笑,其实旁人家的大老爷们喝醉了为所欲为多了去的,能踏踏实实喝醒酒汤的可不多,他们哪里会管醒酒汤好喝不好喝。

她迅速的给赵九福塞了一颗橘瓣,才笑着提醒道:“夫君,今日有人登门拜访,说是夫君在戴河镇那边的同窗好友,只留下一个名字说叫赵炳生,听说夫君不在家只坐了坐便告辞了,只是留下话来说改日再来拜访。”

“炳生?”赵九福有些惊讶的叫道,不怪他惊讶,实在是赵炳生比他早三年考中进士,赵九福来京城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任职了,两人一开始还有联系,但后面不知为何就慢慢的断了,后头两年赵九福忙碌不已,写信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算算时间,赵炳生又是三年任期结束,外放的官员来进京述职了,一般来说这种述职都在年前会完成,到时候是继续任职还是另说就不一定了。

不过他依稀记得赵炳生当时是作为一地知县出去的,这些年来从未听他说过晋升的事情,那么他现在应该还是一个知县。

都说一朝考中进士就能改换门庭,但实际上最近几届的进士待遇一般,除非是家世背景深厚的留在了京城,不然大部分都被打发了出去。

一来是因为如今开朝已经快要百年,累积下来的进士也足够多够用了,二来也是皇帝有心改一改基层的吏治,所以才会把进士同进士下放。

这些痕迹都是赵九福在皇帝身边久了才慢慢琢磨出来的,就像是他考试的那一届,除了他们三俩个之外基本都是外放为官,而留下来的人之中,只有他现在看起来发展的趋势不错。

不过能见到自己的老友,赵九福心中也是高兴的,正好第二日就是休沐,赵九福倒是有些期待与赵炳生的见面,算起来他们可都快七年没有碰面了。

严玉华见他露出欣喜的神色,倒是又说了一句话:“那位老爷留下了拜访的礼物,我也是后头看了才知道有些贵重,不知道这般收下合不合适。”

赵九福看了看严玉华拿出来的礼物,倒是明白为什么她会担心不合适了,原来赵炳生送来的竟然是一根人参,这可不是普通的人参,而是明显看起来能有百年的老参。

赵九福皱了皱眉头,即使他不关注人参的价格也知道这种人参肯定是价值不菲的,就像是喝过他炮制的人参酒的,他们便都觉得他用的是上了年头的老参,但谁也不觉得会超过百年。实在是因为超过百年的老参已经是救人性命的好东西,那些大户人家才能收藏一二。

赵炳生的家庭赵九福是十分熟悉的,自然知道赵家绝对不可能拿出这样子的人参来,按照知县的俸禄的话也是绝对买不到的,不过知县这位置看似官职低微,却是能拿好处的实在地方,赵炳生靠着六年的经营富裕起来也不算奇怪。

即使如此,赵九福心中还是有些担心,便说道:“先留着吧,到时候我问问他再说。”

严玉华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在她看来夫君明智的很,即使是当年的好友这相处之道也用不着她来提点,作为一位妻子,她只要管好赵家即可。

第二天一大早赵九福就见到了赵炳生,七年不见,赵炳生的模样变了许多,当年两人的身形其实是有些像是的,赵炳生也是那种瘦削的身材,但现在却丰腴了许多,加上赵九福长高了不少,这么居高临下的一看,竟然有一种截然不同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