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古代计划书(第2/3页)

贬谪一事不能拖延,孙耀祖很快就收拾好行李带着内眷离开,在出发之前倒是专程来了赵家一趟送了重礼表示感谢。

赵九福心中感慨了一番,此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孙家在京城的宅子并未卖出,反倒是留给了孙光宗备考,如今孙光宗寒窗苦读,连赵九福这边都来的少了。

孙耀祖离开后不久,秋蟹正是膏肥的时候,赵九福的“策划书”总算是写完了,这段时间他花费的心力远远超过在翰林院的时候,有时候回到家中书房一坐就是几个时辰。

严玉华看的担心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时不时的端着补品给赵九福吃,所以等写完赵九福不但没有瘦看着脸色反倒是红润了一些。

这一日,赵九福特意起了个大早,锻炼完毕洗漱吃饱,严玉华看着他的状态似乎别有不同,便问道:“夫君,今日可有什么喜事?”

赵九福哈哈一笑,只是说道:“还不知道是不是,只是这段时间一直准备的事情总算是要有个结果了,待会儿我便去找吕大人。”

严玉华一听似乎不是什么坏事儿就没有多问,笑着送了他出门。

赵九福精神抖擞的来到了工部,什么地方都没去,直接就到吕大人的工房里头候着,只等着这位大人一到就把写好的东西呈上去。

吕大人照旧是那个点来了,看见赵九福丝毫没有惊讶的样子,反倒是说道:“你来了。”

赵九福暗道八成是大皇子提过自己的事情,倒是也不兜圈子,“属下将自己关于农种农肥一事写成了折子,还请大人过目。”

吕大人点了点头,当着他的面就打开折子看起来,一开始他还有几分漫不经心的样子,越看到最后越是精神,偶尔抬头打量赵九福的眼中也带着几分锐利。

一直看到最后,吕靖放下折子,长长叹了一口气问道:“赵大人,此事你可有把握?”

赵九福没有直接回答,反倒是细细说起陈家村的事情:“微臣家乡陈家村曾用过其中几个法子,不说粮种一事,光是肥料充足的情况下,若不遇大灾土地产粮也能超过往年一些,田地年年都要耕种,农肥难免有跟不上的事情,一旦跟不上,地里头粮食就会减产。”

吕大人皱了皱眉头,有抓着其中几点问了起来,听得出来他对农事也十分熟悉,一番对答下来,他对赵九福倒是刮目相看起来。

说实话,一年年的科举进士出来,但实际上对农事有研究的少之又少,这也能理解,即使是农家子出生的,一般人家孩子能考中秀才之后,就绝不会再让他种地了。

士农工商,别看农只排在士的后头,但实际上论起来的话,农事才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像赵九福这般中了举人还能下地的少之又少。

吕靖心中对赵九福的印象更好了一些,想到自己那位大外甥的话,心思微微一动,又问道:“赵大人,你言优选粮种难上加难,为何又自己提出此事?”

赵九福却说道:“优先粮种确实很难,但万一能成的话却是能让大周百姓世世代代获利的事情,虽然难,但我们却要迎难而上。”

赵九福一开始打算提出的其实是杂交水稻的概念,但在写的过程中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一来是杂交水稻的优良性能并不是完全稳定的,基本上每一年都需要更换粮种,否则的话后代的品种可能就会退化,反倒是给百姓们造成损失。

这要是现代的话不成问题,毕竟粮种的运输十分便利,但这是古代,即使是发展出杂交水稻来,其中粮种的运输,每一年的繁殖都是大问题,在交通和大面积技术繁殖实现之前,把杂交的概念带过来并不一定是好事儿。

所以最后在写的过程中赵九福删删改改,最后留下的是各种堆肥的办法以及优选粮种的办法,杂交的优势不能拿出来,但选择更好性能的粮种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