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堂前拜舅姑(第3/3页)

相比起来严玉华虽然慢慢放松下来,但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不是那么好改的,即使是吃东西也带着几分优雅,与身边的人分外不同。

但老陈氏并不介意媳妇吃东西慢条斯理,严玉华也并不觉得赵家人粗俗,这一顿饭下来双方反倒是更加熟络了一些。

官员结婚有三日的婚假,赵九福还有两日可用,等吃完了索性就带着严玉华在院子里头转转熟悉一下,其实赵家的屋子不大,实在是没啥好熟悉的。

不过两人一道儿慢慢走说说话,赵九福也能把赵家上上下下的人介绍给她,知道每个人的脾性之后相处起来就不难,严玉华自然听得十分认真。

说了一会儿,赵九福又说道:“之前你的嫁妆送来之后,都堆在了西边的小厢房里头,放不下的都放在了屋后头,这几日你带人收拾一下,实在是放不下的放到外头院子里头也无妨,爹娘不会在意的,我也不在意。”

严玉华眼睛微微一动,又听见赵九福继续说道:“赵家的底子薄,原本家里头也没啥东西,不过我那儿倒是还有一百多两银子,除此之外就是远在戴河镇的山地,待会儿我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你管着吧?”

严玉华一听,忍不住问道:“这样不大好吧,娘心里头会不会不高兴?”

虽说严老夫人看中赵家,其中一点就是觉得她嫁过来就可以当家做主,但严玉华本人却不急,毕竟赵家老夫人还在这边,她急吼吼的管家算什么事儿。

赵九福一听,倒是笑道:“放心吧,爹娘向来不爱管成家的儿子,再说他们也不会在京城久住,早晚都是要交给你的。”

严玉华皱眉问道:“爹娘不留下来吗,是不是怕我……”

赵九福连忙解释道:“跟你无关,我之前也劝爹娘留下来,只是他们惦记着老家的鸡鸭田地,又想着老赵家的根在陈家村,我那些侄子侄女也都在那边,在京城住着浑身都觉得不舒坦,舍不得老家那边的父老乡亲,所以才会想要回去。”

赵九福在看见亲爹亲娘的时候,其实是有想过让老赵头夫妻俩长久的住下来的,但是别说他们不适应这边的生活,就是适应心里头也放不下老家那边的事情。

老赵头夫妻俩是最疼赵九福,但那边的孙子孙女也放不下,再说了,在京城住着哪有在乡间舒坦,他们都在陈家村住了一辈子了,若不是因为赵九福的婚事,恐怕都不会乐意上京。

再有一个,老赵头夫妻看的明白,他们夫妻俩啥都不懂,留在京城还得儿子反过来照顾,这一日日的下去岂不是给孩子添乱吗。

反过来,他们留在陈家村吃得好,住得好,出门就有人能说话聊天,其余的儿子孙子都在身边,甚至连县太爷都卖他们一个面子,可不比在京城舒坦多了。

严玉华见赵九福说的明白,心中才微微松了口气。

事实上在相处一日之后,严玉华反倒是有些喜欢赵家人,虽说他们不是什么世家出身,但为人真诚,老赵头话不多,但并不是那种执拗的性子,老陈氏虽然念叨着开枝散叶,但并不经常拿着话敲打她。

赵老大夫妻就更不错了,严玉华想着,若是前头几个嫂嫂都跟小陈氏这般,她倒是不用担心妯娌关系了,虽说不需要住在一起,但大家和和睦睦自然比斗鸡眼强。

当然,等不久之后严玉华见着其余的几位嫂子,就知道一样米养百样人,老赵家的媳妇有小陈氏温柔这样的,自然也会有丁氏邓氏那样的。

等到第三日赵九福送了严玉华回门,这刚回来老赵头夫妻就提出回乡的事情,倒是让赵九福也有些触不及防,毕竟他虽然知道爹娘要回去,但怎么也得多住一段时间。

但老赵头夫妻却坚定的很,这边婚事也结束了,算算他们出门都半年了,再不回去的话连秋收也赶不上,他们留下来也没有其他事情,还不如早早的回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