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上达天听(第2/3页)

秀才见知县不跪,赵九福便只是行了揖礼,该有的礼节十分齐全。

那知县大人瞧着倒是满意了几分,其实一个小小的秀才是不值得他特意召见的,毕竟中秀才的多,最后能考中举人的却少,多少人蹉跎了一辈子还是个穷酸秀才,赵九福的先生胡秀才就是如此,当年也是年轻才俊,早早的就是禀生,但一直却考不中举人。

但是赵九福却不同,小三元他可以不在意,但知府大人和学政大人的意思他却不能忽视,这两位明摆着要提拔赵九福,他自然不会对着干。

这般想着,知县大人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来,点头说道:“赵秀才多礼了,你可知道本官今日为何特意要见你?”

赵九福自然不知道,只是回答:“学生愚钝,还请大人明言。”

知县大人笑了一下,才说道:“知府大人、学政大人都对你赞不绝口,说你才学出众不提,为人十分孝顺,是我新亭府难得的大孝子。”

这话听的赵九福心头一跳,前前后后的事情牵连起来,他算是想明白了为什么那两位大人对他这般夸赞了,大约是大槐村出了一个不孝子,他们就想要拉一个孝顺的典型出来,不说完全抹去大槐村的事情,至少能让皇帝对新亭府的印象分好一些。

来龙去脉猜测了个大概之后,赵九福原本担着的心倒是平静下来,被拉典型并不算是坏事情,只要他自身立得住,这对他来说就是有利无害的名声。

古代人的名声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将来要入仕的人而言,而不孝就是其中最大的罪名。

想通之后的赵九福只是垂着视线说道:“都是两位大人谬赞了,学生身为人子,只是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

“好一个该做的事情。”知县大人却笑着说道,“天底下的人若都如你所想,这世间就不会有大逆不道的恶人了。”

知县大人又说了几句,转而问道:“方才见你眉宇之间有几分焦虑,可是有什么事情?”

赵九福这一次没有隐瞒,直接回答:“倒不是有事,只是此次来衙门办理文书,是学生父亲陪同过来的,这会儿日头渐高,怕父亲在外头晒着罢了。”

老赵头自然是不怕太阳晒的,他一个老农民日常都晒习惯了,只是赵九福怕自己在里头留的时间越长,外头的老赵头不知道情况心里头担心。

只是这话他不能直说,换了个说法想必眼前的大人会更加满意。

果然,听他说了这话,知县大人更是乐呵呵的笑道:“果然是孝子,不如就让人把赵老爹请进来,本官跟他唠嗑几句。”

赵九福都没来得及阻拦旁边的衙役立刻就去喊人了,没一会儿功夫赵老四有些紧张的跟着人进来了,脸上是明晃晃的担心,瞧见儿子的脸色不好才略安心一些。

老赵头进来之后就要下跪行礼,却被知县大人一把拦住,知县甚至是和善的说道:“赵老爹,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啊,这可是为我们戴河镇争光了。”

老赵头这辈子都没见过大官,但他好歹为有钱人家做过木匠活,这会儿反应过来就说道:“这孩子能有今日的出息,都是大人教导的好。”

知县大人觉得这老赵头虽然是农家老汉,但说话却动听的很,不由又唠嗑了几句,瞧见老赵头实在是有些不自在才笑道:“想必你们父子俩还有事要做,本官就不多留你们了。”

等再次离开衙门,父子俩就驾车离开了,这一次倒是没有节外生枝,等离开衙门老远之后,老赵头才拍着胸脯喊道:“我滴个老天,方才县太爷跟我说话嘞!”

赵九福扑哧一笑,反问道:“爹,您这是才反应过来呢。”

老赵头也不脸红,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这可是咱们戴河镇最大的官儿了,说话可真客气,我老赵头托了儿子的福,这辈子居然还能跟官老爷打了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