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凉州岁月:千年的河西走廊(第3/4页)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座耸峙在高山之中,孤峭冷寂的关仞,因为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古时国界线的概念远不如现代明确,玉门关便是通常意义上西域与中原的分界,进入玉门关,我们便踏上了中原大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要进最西边的繁盛大城——敦煌之前,必经阳关。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四郡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两关便是玉门关和阳关。四郡作为河西走廊上四座最重要的城市延续到了21世纪,连地名都保存了两千多年。

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阳关与玉门关,到了宋代已不是宋的领地。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两关逐渐废弃,最后被掩埋进了风沙。21世纪,只剩下一些烽燧遗址,耸立在孤旷的戈壁上,任后人唏嘘地念着唐朝豪迈的边塞诗,凭吊那热血的峥嵘岁月。

我是以一种近乎膜拜的心进入敦煌,进入这座21世纪人人向往的圣地。“敦,大也;煌,盛也。”对现代人来说,敦煌的意义便是那千年辉煌的石窟壁画,是藏经洞被斯坦因等人掠夺的莫大耻辱,是读了余秋雨《道士塔》后的悲愤。

我两眼泛光对着罗什描绘莫高窟的精美壁画,莫高窟要到唐代才开凿,我现在无法看到,是此次丝路行的最大遗憾。我在狭窄的马车里手舞足蹈,我的丈夫只是温润地在一旁含笑静听,不时拉住我被颠簸地东倒西歪的身体。兴之所至我还唱起了《大敦煌》里的主题曲。当时看这部连续剧,爱惨了这首凄凉悲壮的歌。

敦煌的驼铃随风在飘零,那前世被敲醒

轮回中的梵音,转动不停

我用佛的大藏经念你的名,轻轻呼唤我们的宿命

残破的石窟,千年的羞辱,遮蔽了日出

浮云万里横渡,尘世的路

我用菩萨说法图为你演出今生始终无缘的共舞

敦煌的风沙淹没了繁华,飘摇多少人家

一杯乱世的茶,狂饮而下

我用飞天的壁画描你的发,描绘我那思念的脸颊

我在那敦煌临摹菩萨,再用那佛法笑拈天下

在我所处的时代,再过十来年,敦煌会有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公元400年,汉人李暠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李暠谨修内政,轻徭薄赋,崇尚儒学,兴办教育。所以他在世的十来年里,混乱的凉州地区终于出现了一个安定些的地方,汉人纷纷依附,敦煌的文化昌盛,一度是凉州之首。西凉存在了二十年,后亡于匈奴人沮渠蒙逊的北凉国。

八月底我们到了酒泉,停驻八天。吕光最高兴的一件事便是:他的死对头梁熙被押解来了。梁熙逃到姑臧,被武威太守彭济以计绑下,向吕光乞降。吕光在酒泉杀了梁熙父子。九月依旧大热,没有一丝秋天的征兆。我们汗流浃背地进入了此次东归的目的地:凉州最重要的城市——姑臧。

姑臧是河西走廊上的军事重镇,凉州的郡治。最早为匈奴所筑,汉、羌、匈奴多民族杂居﹐城内有居民二十多万,在十六国时期,已属大城市。城外有祁连山融雪,水草丰美,是河西富邑,亦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地理交界处。前凉张氏在此经营了六十年。因为张氏一门为汉人,中原战乱,很多汉族才俊和大户避难入凉州。所以姑臧人文荟萃,经济繁盛,汉族文化占主流。

马车故碌碌驶进城门,我掀开帘子望外看。前凉第一代王张轨扩建姑臧,在原城之外增筑四个卫星城,所以姑臧比西域小国面积大了许多。熟悉的汉式建筑扑面而来,许久没看到过这样重檐歇山式房屋了。大街两侧商铺林立,城中心是鼓楼和钟楼,典型的汉人城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