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俘虏(第3/3页)

姑且不说吕布背叛董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董卓对他动辄打骂,还乱丢武器,险些把他刺死;单单只论吕布依附过的势力(同盟的曹操与臧霸不算入内),除了丁原与董卓外,还有袁绍和张杨。……虽然最后都因为“布不安”,叛逃了,但他并没有对袁绍和张杨下杀手。

如此一来,唯一受诟病的“弑主”就只有丁原了。而其中是非,吕布与丁原的恩怨,外人无从知晓。历史上的吕布与丁原,也并非《演义》中的义父义子关系。单凭这个就定吕布生死,似乎也略显草率。

于是崔颂将目光放到吕布“本身”上。

吕布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旁人口中的“反复无常”。“反复”到什么程度?明明同意了袁术结亲的请求,双方连流程都走完了,甚至连吕布本人,前一秒还觉得女儿嫁给袁术是好事,把女儿送上了路——结果,听了陈登父子三言两语的挑拨,立即叫人把女儿追回来,还把袁术的使者杀了。

就算放在现代,这样耳根子软,丝毫没有半点契约精神,动不动翻脸无情,把事情做绝的人,也是被人厌恶远离的。没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

更遑论讲信义、重诺言的古代,若非利益牵扯,真的无人愿意与吕布这样动不动就反悔的人结盟。

说到底,曹操所顾忌的,无非是吕布的“不安定”罢了。

明白了曹操的想法,崔颂接下来的进言便有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