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诛心之语(第2/3页)

“行了,文优。这些只是小事,何必大动干戈。”

李儒在面对董卓的时候,完全不似面对江遵时的咄咄逼人,而是一派心平气和的模样。

他一边跟董卓回话,一边觑眼看向江遵:

“不是我李儒小题大做。我只怕,有人恬不知耻地盗窃他人的心血,没得半两能力还要搅风搅雨。欺骗我等事小,就怕他滥竽充数,扰乱太师大业。”

“恬不知耻地盗窃他人心血”,这句话仿佛最锋利的刀,把江遵的脸皮刮下一层,火辣辣的疼。

他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是无法善了,便气愤地哼道:“那就叫崔颂前来对质。”

董卓本来还抱着偏袒的心思,待听到李儒说到“假冒”,“影响大业”时,立即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

他之所以对江遵特殊对待,是因为他有大才。如果江遵的才干是假的,那他有必要为了江遵和李儒闹得不痛快吗?况且,如果江遵真的是无才之辈,他重用江遵岂不是“老寿星上吊”——嫌自己活得太长了吗?

董卓不由又将心偏到了李儒这边。结果刚一回转,就听到江遵说要找崔颂前来对质,不由有些惊异。

江遵竟然愿意跟崔颂对质,难道那策论确实是他所写的?可如果是这样,他又为什么屡次被李儒捉到漏洞?还是说……他和崔颂之间存在不可告人的交易,两人早已串通一气?

江遵并非自大地认为自己不会露馅,也没有跟崔颂串通。他之所以在面见董卓的时候跟他说,自己的策论被崔颂看过,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当时被吕布追问,话赶话之下,不得不推出崔颂,好增加说服力。加上那种情况下,董卓不一定会找崔颂过来对质,他便大胆一为,又三言两语地挑拨了两句,让董卓放弃辟召崔颂的念头。

另一方面,哪怕董卓真找来崔颂对质,他也不怕——

他知道崔颂秉性纯孝,这份策论触犯了整个士族的利益,在士族们已经被这策论激怒的时候,崔颂绝不会指出那份策论的真正主人,让自家恩师徒背骂名。所以,不管崔颂对自己盗取何休心血一事再怎么恼火,他也只能替他遮掩,并看在“同门”的份上拉他一把。

哪怕崔颂一时没想通,江遵也有自信说服崔颂帮他。

然而江遵漏算了两点。他没有想到,自己让贺维以“江遵”的名义陷害戏志才的事会被崔颂知道,他也忽略了——就算崔颂为了何休的名声与生后安宁,将真相牢牢封在口中,也有的是办法报复他。

大约是江遵找崔颂对质的行为让李儒嗅到了几分猫腻的味道,李儒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第一时间将江遵堵得哑口无言,而是仔细打量江遵的脸,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神清。

江遵怕李儒看出什么,不愿李儒盯着他,遂出言挑衅道:“李先生怎么沉默了,不是你口口声声指责我说谎吗?怎么,我要求找人来对质,你反而不敢了?”

李儒没理他,一双狼目一错不错地对着他的脸,直看得江遵心头发渗。

意识到自己非但被李儒牵着走,如今还慑于他的气势,江遵又恼又恨。似是为了证明自己未曾胆怯,他上前一步,厉声道:“若找来崔颂对质,证明我不曾说慌,你当如何?”

李儒敷衍地反问:“你想如何?”

江遵冷笑:“李先生与我,非同道中人。遵不可能与意图陷害我的人共同谋事,你与我,只能有一人留下为太师效命。”

如果不是时机不对,李儒还真想拍拍江遵的肩膀,跟他说:“算了我直接认输把效忠董卓的机会让给你吧。”可惜,就算李儒这么做了,董卓也不会放过他。

他知道董卓太多太多秘密,若不能为董卓用,必定会被董卓杀死。

所以,李儒若想另投明主,首先要做的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