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捷足先登(第2/3页)

哪怕吕布心警觉心极强,不敢说董卓的坏话,也不该把董卓夸上了天。

这赞美假得,仿佛董卓本人就在屋里似的。

崔颂大致扫了眼房间布局,在西北角的五彩画屏风上顿了顿。

“吕将军说得对,是我逾越了。”崔颂迅速转开话题,无节操地跟风,狂拍董卓马屁。

听着崔颂对董卓的“歌功颂德”,吕布更不爽了。

可他不好发作,只能敷衍地应和几声。

崔颂见吕布的反应,明白自己所料不假。

这房里绝对藏着人。

他又吹了董卓几句,果断请辞。

吕布:……这人到底干嘛来的?

等崔颂一溜烟地离开,吕布才想起对方似乎还未通报姓名。

戏志才走出屏风,望着已经落下的竹帘,向吕布请辞。

如果吕布是现代人,他此刻恐怕要祭出[黑人问号]的表情包了。

平日里无人采访,今天一来来俩,一个话说一半就走,另一个也要效仿?

“方才与先生聊得正酣,未料被中途打断……先生之语振聋发聩,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他还想知道怎样在董卓那儿刷好感,这才说了一半尚未进入正题,怎么也不能放人啊。

戏志才收回目光,明白崔颂的出现多少对他产生了影响。他原打算将吕布的仇恨引到反董人士身上,以吕布为饵,将主要成员一网打尽。他料想过无数可能,唯独没想到首先现身来找吕布的竟是崔颂。

以崔颂的性格,不该出这个头才是。

戏志才神色凝重,却对吕布泰然道:“将军勿忧,而今之计,需得将功补过,向太师表示诚意才是。”

吕布府外,崔颂七绕八绕,回到前些日子购置的落脚点。

再三确定无人跟在身后,他长舒了口气。

还好没像《三国演义》里演的那样,什么刀斧手藏在壁衣后面伺机砍人,要不然他能不能全身而退还真不好说。

他本有六分的把握说服吕布,怪只怪他选的时机太不凑巧,竟被人捷足先登。

方才在吕布房内,屏风之后定然有人。那人不是董卓——董卓没这个闲心,也不会事必躬亲——但一定是董卓的亲信,所以吕布才有那样的反应。

他甚至可以大胆猜测,藏在屏风后面的,就是在董卓背后出谋划策的神秘高人。

他果然还是太心急了。

崔颂自我反思了一番,进屋烧了一壶热水,倒入瓮中,隔着麻布捂热冷得似冰的手。

他取出穿越之初用拼音记下的三国大小事件及人物关系图,再三确认,将布帛收入怀中。

正在此时,敲门声响起。

崔颂仔细辨认,三长,一短,二长,是貂蝉。

崔颂打开大门,将貂蝉引入房中。

貂蝉进门便问:“公子这边进展如何?”

崔颂摇头苦笑。

貂蝉虽觉失望,仍柔声宽慰。

崔颂又向貂蝉询问董卓的近况,貂蝉一一道来。通过这些零碎琐事,崔颂可以确定董卓确实如历史上所说是一个多疑的人,心下略安。

貂蝉向崔颂汇报完毕,问有什么事是她能做的。

自她向崔颂求助,并自告奋勇以来,崔颂一直告诫她不要冲动,小心为上。除了刺探一些不知道是否有用的情报,不曾插手旁的。

距她父亲被抓已有两日,担忧与无从下手的无力感牢牢绑住她的心,眼见崔颂这边进展不顺,貂蝉不由急了。

事实上,崔颂比她更加着急。荀攸身陷囹圄,命在旦夕,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候,任何不顺都会让人焦心烦躁。

可他也有他的原则,他不能做到视人命如草芥,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

让貂蝉帮忙打听情报已是让她涉险,那些连他自己都毫无把握的事,又如何能叫她参与其中。

他只能安抚貂蝉,尽量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