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投石问路(第4/5页)

可是董卓说有就是有,他强硬惯了。要证据?没有,拳头要不要?

“此乃‘夷三族’之刑,未夷三族而‘具五刑’,有违天和。”

董卓继续冷笑:这可是谋逆之罪,以你的意思,我是不该网开一面,放过荀攸一家,而该夷他们三族了?

质疑者哑然。

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流氓不讲理。不怕流氓不讲理,就怕他流氓的同时还一堆歪理。

不管人们怎么反对,董卓都能将他们一一反驳回去。

因为董卓一贯以来的行事作风,大家习惯了他的强硬与流氓,是以人们虽然觉得董卓这是强词夺理,却只当他是在排除异己,未曾深想。

一部分士人继续向董卓进谏,另外一部分则选择静观其变。未过多久,又有一条消息传来,原以为有三天时间缓冲,寻思着曲线救国的士人坐不住,那些作壁上观的士人亦坐不住了。

但凡参与除董大业的,人人自危。

据闻,荀攸在狱中受了刑罚,伤口发脓,当夜便发起高烧,说起胡话来。董卓的谋士李儒向董卓进言,想要趁此机会撬开荀攸的口,将参与谋逆者一网打尽,并引荐了一名神医,全力吊住荀攸的性命。

当钟繇将消息带给崔颂的时候,已是第一日的下午。

崔颂沉默许久,与钟繇一拜:“还望钟书郎为颂引荐。颂,愿投身于王温侯帐下。”

钟繇与崔颂打了预防针,说了当日王允召集反董义士时发生的事。

当崔颂听到许攸说他坏话这段,不禁疑惑。

许攸?是那个背叛袁绍,帮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最后因为每天吹嘘自己功劳、鄙视曹操而被杀的许攸吗?

原来的“崔颂”何时得罪了这人?

钟繇又道,王允不是偏听偏信之人,自己会帮崔颂在王允面前正名,让他不用担心。

带崔颂去见王允之前,钟繇犹疑道:“小友与大鸿胪卿有旧?”

……大鸿胪卿是哪位?

崔颂深感头秃,含糊其辞地带过这个话题。

同一时刻,刘曜府。

“大鸿胪卿,有一江姓士子求见。”

“不见。”当他刘曜府是什么地方,无名之士也来拜谒?

“那士子说,等大鸿胪卿看过这封尺书,再做决定不迟。”

刘曜本不欲理会,又觉得看看无妨,便接过那条方寸大小的丝帛,展开一看。

他沉下脸,将丝帛丢进炭盆烧毁。

“让那士子进来。”

江遵在家仆的指引下掀帘而入,刚绕过屏风,就对上一双乌沉沉的眼。

“你的那封短书是何用意?”

尺书上,仅仅写着四个字。

——君与崔颂。

江遵泰然道:“在下相信大人与崔郎‘渊源’颇深,因此,赠与大人一条重要的情报。

“那崔家颂郎,如今就在这长安城中。”

刘曜彻底沉下脸,阴恻恻地盯着江遵:“那又如何。”

“大人莫要误会。”江遵这时才姗姗行礼,“遵,只为投诚而来。”

董卓府,吕布不满胡轸打了败仗却无惩罚,还要因为所谓的“神医”而受到褒奖。

“我待太师如父,太师如此,叫布如何能服?”他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抗议。董卓不耐烦了,让他去问坐在角落老神在在的李儒。

“此乃李文优之计也。”

吕布将炮火转向李儒:“先生此举,莫非是亲胡轸那厮,而轻布乎?”

明知道他和胡轸不对盘,还要帮胡轸捞个功劳,向胡轸示好,这不是跟他吕布作对是什么?

“奉先言重。”李儒轻飘飘地打着太极,“我无意帮扶胡文才(胡轸),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主公的大业。”

他这样的态度只让吕布觉得敷衍,且十分虚假,愈加牵动他的怒火。

“然则此事不公,叫布如何能忍?”

虽然已经极力控制语气,吕布还是无法忍住他的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