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山壁之中(第2/3页)

郭嘉肩上的伤,就是经过一段陡坡时,冒险滑下而擦伤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崔颂想到白首领前后堪称极端的态度差异,终是忍不住问道,“寨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竟让他连表面功夫都做不得了?”

郭嘉道:“你可记得,当日白普路被驱逐出寨时……嘉与你说过什么?”

崔颂记得很清楚。

“此间将乱?”

可这四个字,究竟是郭嘉预见了今日之难,还是说……如今的局面是他一手促成的?

郭嘉显然看出了他的困惑,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尽数说与他听。

以郭嘉的识人之能,寨中各人的性格秉性,他早已摸得一清二楚。

审问白普路的那天,崔颂也在现场。当时帐中的人大多是熟悉面孔,除了一人。

副首领益西。

那位副首领极缺乏存在感,沉默寡言,几乎被首领一系的人孤立。

从头到尾,他只说了一句话。

“念在初犯,小惩大诫如何?”

只这么一句求情的话,还被首领不冷不热地堵了回去。

崔颂认真回忆当时的情况,发现不管是副首领的言行、神态,还是其他人的反应,都显示这位副首领是个心软重情之人,与汲汲钻营的白首领截然不同。

郭嘉却是嗤笑道:“狼群中闯入了一只羊,还在悠然吃草——这种荒唐的事,嘉是不信的。”

崔颂如醍醐灌顶。

副首领看似心善绵软,一直被白首领打压……可在马寨那种地方,真正软弱的人是做不到那个位子的。

何况……若真心善,便不会不分黑白,只是流放就为一个穷凶极恶之徒求情;若真重情,便不会一触即止,甫一碰壁就掀帐离开,来个“眼不见未净”。

副首领为白普路求情的行为,显然是在作秀。

更有趣的是,当副首领被白首领挤兑,失意离场的时候,不止他的嫡系打抱不平,许多中立党亦对首领有了不满。

可见这位副首领极擅长收买人心。看似透明人的尴尬处境,或许也是他博得同情的一种示弱?

“早在白首领将白普路驱逐出寨的那一刻,今日之事便已注定。”郭嘉道,“放蛇归林,里应外合。马寨易主,不过是迟早的事。”

原来如此……白首领为了排除异己,把白普路赶出马寨,不仅彻底得罪了这条恶狼,还引起了许多人不满。副首领只需略一挑拨,以他的威望,夺权并非难事。而被赶出去的白普路,心中定然不忿,一旦找到机会,必会引着外来人马杀回去。今日白首领带着一队嫡系离寨,正是绝好的时机,留在寨中的首领亲信腹背受敌,必将败北。

白首领看不透其中的玄机,于是怀疑到郭嘉的头上。

然而此事确与郭嘉无关,若要强行攀扯,也只是一个“冷眼旁观”的罪名。

冷眼看犬咬犬,毒蛇斗恶狼。

郭嘉通达虑远,善识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认为某位姓崔的小兄弟虽然“才名远播”,博闻强识,心思灵活,颇有几分小聪明,但对人性之间的弯绕尚差几分了解。

再想到对方待人以诚,过于纯然的性子,郭嘉心想自己若是不管,这小子定要吃个大亏,于是又将寨中的弯弯绕绕一个个掰碎了,一点点地与他讲,直听得某崔姓小盆友双眸微睁,叹为观止。

「颂……愿意相信郭兄。」

想到那晚崔颂与徐濯的对话,郭嘉便觉得怎么也不能放心。

哪怕疑点重重,一个“愿意”就将信任托付。

得亏是遇着了他,若换作其他心怀叵测之人,不知要如何是好。

崔颂并不知道自己不走心的一句话引起了某位仁兄家长式的责任感。听着郭嘉环环相扣的分析,崔颂在咋舌的同时,感觉自己的眼前又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着实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