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崔家有子名颂(第3/3页)

崔颂从容不迫地放下竹简,决定再从便宜侄子这边入手,旁敲侧击,撬出点有用的信息来。

“戏焕兄的为人,季珪以为如何?”

崔季珪不疑有他,正襟危坐道:

“志才此人,虽性格乖戾,有负俗之讥,但却有命世之才,堪与高祖之陈平比肩。”

陈平,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和张良齐名的阴谋家。

可见崔季珪对戏焕的评价有多高。

但崔颂震惊的不是这个。

正如他刚刚所想的那样,古人往往用“名”自谦,用“字”尊称。

崔颂问的是“戏焕”,崔季珪口中却称“志才”……可见这“志才”就是戏焕的“字”。

崔颂此刻都要炸了:

卧槽!戏志才!曹操早期一个超牛逼的谋士!不输给郭嘉和荀彧的奇才!

这人《三国演义》里没有提到,但正史《三国志》里面提到了。

正因为这人早亡,曹操失去一大谋士,向荀彧问计,这才得到郭嘉。

没想到这人竟然和原主有交情!

没想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东汉末年!

因为野史里说戏志才叫戏忠,刚刚看到戏焕这个名字的时候,崔颂一点也没往戏志才的身上想!

“志才……戏焕……”

崔季珪奇怪地看了崔颂一眼:“‘子曰,焕乎其有文章,说的便是志才吧’,叔父曾以此大赞戏志才,今日怎么……”

崔颂:……原主看起来特别有文化怎么办。

崔颂顿时感觉压力山大,觉得自己再这么下去,迟早会露馅。现在的他就像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夫,被刀架着脖子,逼着扮演一个硕士毕业的文化人一样。

可古人的诗词歌赋,引经据典,他一个都不会啊。

这时候崔颂突然想起,自王莽之篡后,东汉时期的男人貌似都是取单名的,所以他们的“名”往往是一个字,如曹操,孙权,刘备。两个字的……不是贱民身份,就是某个人的“字”吧?

所以说……崔季珪的这个“季珪”,其实是便宜侄子的“字”,而不是他的“名”?

而史书记载的往往是“名”,也不知道崔季珪的“名”是什么,千万不要告诉他这个便宜侄子也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刚这么想,便宜侄子就补了他一刀。

“琰以为,以志才之能……”

琰……

崔季珪……崔琰……!

——崔琰?!!

那个据说帅得掉渣,却整天绷着一张教导处主任的脸,连曹操看了都有点怵的三国名士,崔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