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12.祸起萧墙(第6/7页)

春节就是在这样的平安气氛中到来了,这是一九八六年的春节,是一个祥和的春节,到处透露着变化的希望,只要听听除夕的鞭炮声便可明白,此起彼伏,声声不绝。尤其当十二点钟声敲响,满城都是鞭炮声,天都炸红了。炸碎的火药纸如落英缤纷,铺了个满地红,说来也是好兆头。有哪一年的除夕是这般火爆?就像是爆出一个新世界,除旧的爆竹刚刚消停,迎新的又来了。晨曦薄雾中的头一个爆竹,爆响在天空中,就像雄鸡司晨,揭开了新纪元。你听那远远近近的一片应和声,虽不如前晚那样轰轰烈烈,却是绵绵不尽,声声复声声。它渐渐也稠密起来,并不是搅成一锅粥的,而是类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带了些歌唱的性质。唱的是复调,赋格,不变中进行,不知不觉就走远了。唱的是对位,众口一曲中你应我合。唱的还是卡侬,一浪追过一浪的。这就是这城市的大合唱,每个狭缝和犄角,都有声部参加。你唱累了我接上,从不中止。要听这合唱,便发现这城市是众志成城。

如王琦瑶所建议,初二那天,请张永红和长脚来做客了。一反常规,这一日全是老克腊的杰作。他围着王琦瑶的围裙和套袖,从前一天起就在准备。王琦瑶却为他打下手,玩笑说:看是什么人替你做小工啊!他便说:惟有这样的人才考得及给我做小工。王琦瑶点头笑道:很好,就是怕把牛皮吹破!他说:吹破了自有人补。王琦瑶问:谁补?你补!他说。忙过一晚,又忙过一早,到下午两点,各道菜便初见雏形,倒相当令王琦瑶意外。问他从哪里学的,他笑而不答,再问,就说自己跟自己学的。正说话,那一对到了,长脚手里自然提着大包小包,还有一束玫瑰。王琦瑶嘴里怪他买这么贵重的花,心里却很高兴,想这是很好的兆头。张永红对着桌上的大盘小碟,一眼看出风格的异常,便问是新请了厨师吗?王琦瑶向着老克腊努努嘴,老克腊且是笑而不答,张永红便说:这可是千金难请啊!老克腊这才说:不敢当!又忙了一阵,虽然时间还早,但看也没别的事,四人便围桌坐下,准备吃饭,反正,新年里都是乱了钟点的,无所谓早晚。坐下之后,那后来的一对便向主人和做菜的道辛苦敬酒,互祝新年欢喜。然后由老克腊指点着,开始品菜。每一道菜都是有名目的,他都要说个开篇,就要引来张永红的冷嘲热讽。他也不争辩,只让事实说话。事实果然是过得硬的,张永红心里服,嘴上却不服,还硬顶着。老克腊见她吃了嘴还不软,便也要用语言来做较量。于是你一句,我一句,打开了嘴仗。这两人都是聪敏绝顶,又都受过王琦瑶的调教,很有说话道白的技巧,出语惊人,使那两个听众不时地叫好。一见有人喝彩,自然更上了情绪,头脑和口舌都加倍机敏活跃,不晓得多少个回合下去,还没有罢休的意思。渐渐地,那两位喝彩的就有些不是滋味了,虽还鼓噪着,声音和笑容则冷淡下来,两个抬杠的便也余兴未休地告一段落。

这一斗嘴可说是接上了头,彼此都有些领略对方的厉害,自然生出了好斗心,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这时候,是想不斗嘴也要斗嘴了。一开口便是挑衅,一回答则是应战。一餐饭,至少也有两三个段落下来,两人间的对答,竟是有些珠联璧合,严丝密缝的意思。双方都很恋战,不急于决出胜负,只顾领略乐趣,就像一场表演赛。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场赛事之中,却听王琦瑶说道:好了,暂停一会儿,吃些水果再继续。这两个才像醒过来似的,注意到那两个被他们冷落的人。长脚显出无聊的样子,还有些怅然若失,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王琦瑶则面带微笑地给大家分水果,当她将果盘送给老克腊时,眼睛并不看他。过后,无论他和她说什么,她嘴里回答,眼睛却看着别处,像是那里有着她更关心的事情。他知道他使她不悦了,可非但没有扫兴,相反,兴致更加高涨起来。他甚至有些得意地再接着找张永红的碴儿,开始了又一轮的舌战。他显得很欢悦,很活泼,机智得要命,真叫人看傻了眼。而王琦瑶就是不看他,只看着手里的毛线活,脸上的微笑始终不退。长脚却没那么好耐心,吵着要走。一看,也已经十一点钟,张永红便起了身。老克腊说:我和你们一起走吧!也一同出了门。三个人的脚步在楼梯上杂沓了一阵子,又静了下来。王琦瑶走到灶间,准备洗碗,听见他们在窗下后门口推自行车的动静。是谁找不到自行车钥匙了,找了一时又找到了,就听自行车啪啪地开了锁,然后一个个驶出了后弄。王琦瑶望着水斗里满满的碗碟,一时竟不知从何下手。她看着那脏碗碟站了一会儿,拉灭灯回到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