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彻的评论 (涉底)(第2/5页)

而如果关口不在场,那另外二人的正常视野当然更是立刻得以明了真相,也同样不会有其他发展。

就这么巧的,正好是关口和榎木津。

在久远寺家方面,如果佣人不是那么忠心耿耿,如果其他人曾踏进密室一步,那么事件甚至不会与京极堂等人有所交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不会有这个事件。

而同样这么巧的,佣人并非七嘴八舌的长舌之人,其他家人们也与密室保持着距离。

巧合,从消失事件的开始到中间的发展,全部都是巧合。若说密室消失是由巧合所堆砌而成的,一点也不为过。

这就是密室消失的第一个主轴,巧合主义。

相信消失事件的谜底一定令所有的读者们大感错愕,真的会有这种“明明有却看不见”的情况发生吗?而在惊愕之余,不免也让人怀疑,京极夏彦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究竟隐瞒多少事实?究竟不公平到何种程度?如果小说里的描述是公平的话可不可能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真相?

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京极夏彦在文字的表现上完全没有不公平的地方。小说中的视点是关口,他的确将关口所见到之物完完整整的描述出来,榎木津对关口所说的话也没有丝毫隐瞒。不但公平,而且公平过了头了。

不过,一句“公平”就能够让人满足了吗?尤其是在这种难以想像的情况下?

我想,《姑获鸟之夏》对读者而言是不公平的。不过,并非“表现上的不公平”, 而是“常识上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在读者的常识里,根本不存在这种“明明就在眼前却看不见”的情况。这正是不公平的所在。

于是,在常识上不公平的情况下,京极夏彦当然可以完全的在表现上求公平。反正真相并不在读者的常识里,那么表现的再公平也不可能暴露真相。

真是了不起的做法。

这就是密室消失的第二个主轴,

巧合主义、常识上的不公平,在这二个主轴的交错下,迸出了密室消失的火花。

尽管二个主轴都是容易惹人争议的焦点,但这才是《姑获鸟之夏》的魅力所在。对我而言,问题作的魅力高于一般作。虽然这并不是希望所有作家都以问题作为目标,但是一位作家若能在生涯中创作一部问题作,那我对这位作家的评价一定会大大提高。敢于写出问题作,而且在第一作就是问题作的京极夏彦,比起循规蹈矩、无法跳脱问题作阴影的作家,实在是高出一大截。

①神的左眼、超侦探榎木津

拥有看穿别人记忆的能力,榎木津的存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传统的推理小说对超自然现象总是敬谢不敏,因为无法以人类现有的知识来解谜,就不能以其来造谜,否则便不算是推理小说,而是科幻小说了。那么,为什么京极夏彦仍然安排了榎木津这个角色?

当然,我们可以如此解释。因为榎木津的能力并未对谜团造成无法说明的后果,也并未以此能力来违反逻辑解谜的程序。解谜的是京极堂,而不是榎木津,榎木津从头到尾都只是旁观者的立场。他不像关口四处奔波,也不像京极堂必须负责说明,只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一个对谜团的现实解明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就算身上拥有再多项特异功能,只要不与谜团有所牵扯,都不至于违反推理小说的本质。榎木津正是这样的角色。因此,就算他能看见别人的记忆,只要他不在嫌疑犯面前发挥能力道出真凶,不因此而破坏逻辑程序解谜的必要性,那么就算他再活跃,也不会构成违反推理小说的情况。